农村基础教育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1:10:35
请专家回答

1、学校师资问题,一是教师缺编,二是教师编制不足,通过“两基”攻坚,学生数大幅增加,但没有及时核定和调整教师编制,致使一些学校只能通过聘用代课教师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三是教师结构不合理问题,在乡镇,普遍缺少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
2、幼儿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瓶颈,多数乡镇没有幼儿园,只有开办学前班,但师资问题又难以解决。

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
(1)家长对教育认识不够。在我调查的村子中,农村家长普遍对教育认识程度不够,调查中显示:18.1%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在上高中及以下,30.8%的父母认为子女未来务农,30.2%的父母期望子女能够外出打工谋生,仅仅只有20%的家长希望孩子可以上大学或者更高学历。
(2)功利化倾向非常严重。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大众,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然而,我们在不少农村学校看到了一种期盼的迹象:在家长眼里教育成为了子女离开农村,进入都市的期盼,而少有人认为学好知识在农村也一样有大作为。农村教育只是一味的吸取接纳城市教育机制,培养出了大量适应城市生活的新一代“城市人”,而多年的教育却并未打造出适应新农村教育,新农村科技发展的“新农村人”,农村缺少“新农民”又怎么发展中国农业。
(3)教育费用太高导致家庭无力支付。现在农村中,有40%的农民认为教育是家庭最大的经济压力。而在义务教育阶段,有8.5%的适龄儿童失学,辍学,其中,44.3%的学生是因为“缴不起学费”而失学。培养一个高中生的花费,可能需要花掉一个农村家庭好几年的纯收入。虽然近几年国家取消中小学的学杂费,使农村学生家庭减轻了一些负担,但在学生教育上某些部门的变向收费依然令学生家长感到头疼。中国人均GDP每年都在稳定增长,然而贫穷农民家庭收却几乎丝毫未变,很多家庭全年收还不足5000元,很难支付学生教学等一系列费用。而有大学生的家庭就更加力不从心,虽然如此却也只能咬牙支撑。
(4)政府政策实施力度不强。虽然各级政府都强力表明要加大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投资,对于贫穷地区更是要优抚对待。然而似乎也仅仅是表明态度,之后便没有下文,而普通民众也只能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