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信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9:14:53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曾写下这首《南乡子》,称颂昔年东吴的开国之君。一般人谈论起东汉末年及三国的英雄,往往按照“青梅煮酒”的思维定式只承认曹操、刘备,不大看得起孙权。

其实若仔细分析当年三足鼎立形成时的战略筹划,那位孙仲谋玩弄起战略平衡术,着实比曹孟德、刘玄德略高一筹。

考察魏蜀吴三国的施政民生,东吴的统治最为黑暗暴虐,其士族豪强把持政权,士兵地位近似奴隶,军中基本的刑罚就是砍头。吴国民间暴动和兵变最为频繁,其国祚却反而最久,不能不令人称奇。孙权本人当政接近半个世纪,最大的长处便是善于利用矛盾。身处豪强并起的乱世之中,能灵活机动善变权谋,并精于发展自身实力,正是自保图强之要诀。

自公元189年董卓进兵洛阳架空汉室,天下从此大乱。长沙太守孙坚乘机拉起一股私人武装,经过本人及其子孙策、孙权到长江下游经营十几年,形成了占地从长江直至南海边的割据政权。以建业(今南京)为统治中心的孙氏集团作为外来户,主要依靠江东士族支撑,为此允许其保持部曲家兵,像张昭、鲁肃、陆逊等都是豪强的代表。孙权对这些人一向优礼有加,靠着巧妙平衡各派力量并依托长江天险,才能平抚内乱以割据江东一隅。

孙吴平抚内部矛盾练就的平衡术及灵活的权谋,也运用于对外的三国鼎立争雄之中。当时曹、刘两家的战略目标及其政策针锋相对,毫无妥协余地。曹魏必欲取汉刘天下而自代,刘备、诸葛亮集团则称“汉贼不两立”,双方只能你死我活拼到底。孙权集团却没有这种政治道义负担,能够随时改变政策以左右逢源。没有永久的敌人,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这在当年便是东吴对外政策的基本信条。

公元208年,曹操率十几万大军南进占领荆州并直逼江东,面对生存危机的孙权马上联合落难之中的刘备,以赤壁一战获胜形成南北对峙。为防曹军卷土重来,孙权同意将荆州“借”给刘备以作为东吴安全屏障,又不惜将妙龄的妹妹嫁给年已半百的那位远房“皇叔”。根据史实,这一政治联姻并非像小说《三国演义》那样是江东招亲,而是孙权送妹妹赴荆州并陪嫁了一支武装护卫队。据记载,刘备晚间会夫人,先要通过东吴男兵的外围护卫,再进入几十名女兵刀剑丛中的闺房,随时有遭受“斩首行动”的担心,经常战栗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