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砚台上的砚盖上有两个古代的字,是什么字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8 14:57:30
那个砚台的外观是荷花和小金鱼还有青蛙等的样子,在盖砚的盖上有两个字。希望行家能给与解答,我很闷的上。

提起我国的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我们便会想到它出产于山西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其实,上海古代的黄姚镇也曾产过澄泥砚——鳝鱼黄砚。
  最近,笔者有缘收藏到一方浮雕十分精美的上海名砚——鳝鱼黄古砚。此砚身呈椭圆形,鳝鱼黄色,质地坚而不燥,细而不滑,蓄水久不涸,历寒而不冰。发墨快,其研出的墨细匀,润笔不损毫。砚长20厘米,宽14.5厘米,厚2厘米,重1.1千克。砚中部约五分之三为墨池,池长13厘米,宽10厘米,深0.7厘米,池上有盖。整个砚形完整无缺。
  该砚的工匠于砚盖和砚缘上作立体雕或浮雕,墨池左右两边中上部砚唇,由浮雕折枝瓜叶瓜茎及小松鼠所围,小松鼠好像是吃饱后正在水坑中饮水。砚盖中下部浮雕着一枝带叶和果实的瓜茎。一只稍大一点的松鼠正在啃食瓜茎。砚盖上半部有竖式四行凸雕、行楷书“寿古而质润色丽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十八个字。落款为凸雕小印一方,印文为篆书“伯虎”二字。砚底亦有印一方,印文为篆书阳文“荣宝堂”三字。此砚的雕刻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等,均形态自然逼真,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特别是文字,所有字迹都很清晰,刀工十分精到、细腻、圆滑、光洁,不见丝毫刀痕凿迹。
  据有关资料记载,这种上海鳝鱼黄澄泥砚,始产于北宋末年的上海黄姚镇。该区域是由长江泥沙冲积成陆的,这里的沙土色黄,质地细腻光滑,是制作澄泥砚难得的上乘材料。北宋末年,元军南侵,中原沦陷。在江南地区很难见到山西的澄泥砚。而黄姚镇濒临江海,潮汐润泽,土质细润,具有得天独厚的淘选澄泥和烧制的条件,便自然而然成为名砚的产地。时人利用本地所特有的细泥,经采泥、过滤、沉淀、制坯、烘干、雕刻,到焙烧、抛光等几十道工序加工而成。因砚色酷以黄鳝,故被称为“鳝鱼黄砚”。
  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至清朝雍正年间,长江主流南移,主泓逐渐逼近江岸,再加上海塘年久失修,引起北岸外涨,南岸内坍,黄姚镇终于在清初沉没于江中,从此鳝鱼黄砚便终烧。但在宝山盛桥乡石洞口南还留存有一个叫“砚泥塘”的村庄,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宝山钢铁总厂扩建,该村土地被征为止。
  鳝鱼黄澄泥砚是不可多得的文房珍品,上海博物馆至今仍有珍藏。

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