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四老除季羡林外还有哪三人?有何生平事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4:41:34

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
  在燕园曾经住着4位老先生,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人称“未名四老”。4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卞毓方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又称这4位先生为“朗润园四老”。
  如今除季老之外的其他三老都已仙逝。

  张中行
  张中行,1909年出生于河北香河。1931年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同年入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35 年毕业后,先后在天津中学、保定中学、贝满女中、北京大学任教,曾任佛学杂志主编,副刊编辑。建国后长期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工作,退休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直至1997年。主编及参编的著作有《文言常识》《文言文选读》(三册)、《古代散文选》(三册)及中学通用语文教材等。

  张中行在学业方面兴趣广泛,博览古今中外,人称“杂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自上世纪80 年代开始散文随笔创作,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顺生论》《说梦楼谈屑》《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于《张中行作品选》六卷。为文文风古朴,学识渊博,具有“五四”遗风,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其作品一版再版,读者甚众。

  季羡林是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季羡林911年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叶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留学德国是季羡林学术生涯的转折点。留学德国后,季羡林走上东方学研究道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季羡林就辗转取道回到阔别10年的祖国怀抱。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