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统陶渊明集序的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9:47:15

有人说陶公的诗篇篇都有酒字,我认为他本意并不在酒,而是以酒为线索.他的文章与一般的不一样,辞藻精简,跌宕生姿,远超非凡.文章爱恨分明,敢说敢写,并无太多拘束.其意境或恬静婉约如小桥流水,或气势磅礴直干云霄.谈时事则有针对性且值得人深思;论抱负则远大而真切.加上陶公为人不变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安于道义,苦守节操,不以躬耕为耻,不以穷困为意,如果不是圣贤,没有不渝的志向,怎么能出污泥而不染呢?

炫耀自己推销自己的人,是女子的丑陋行为;不嫉妒无所求的人,他们的心就光明通达。所以说圣人隐藏自己的锋芒,贤人躲避俗世。什么原因?追求品德,最重要的是不要超越道德的规范;爱惜自己,最重要的是注重自己的身体。所以说道理在自己一边,自身就平安,道理不在自己一边,自身就要受到伤害。在一百年之内,一辈子当中,时间快得就像白驹过隙,寄居遭遇就像住旅店。应该和大气一样散散合合,随着时间任意放纵,怎么能总是为担心的事情操劳,庸庸碌碌的在人间生活!齐国赞扬赵女沉迷欢乐,各种珍稀的食物,豪华气派的车马,锦衣玉器的贵重,快乐倒是快乐了,忧愁也随之而来。祸福相互依赖难以预料,庆贺与哀悼相互依存。智慧贤能的人,生活就像如履薄冰;愚昧贪婪的人,争相追逐利益就像大水流淌。玉石产在山中,因为珍贵最终被开采;兰草生在山谷,就算没人观赏也依然吐出芬芳。所以庄周在濠水边上垂钓,伯成在田野耕种,有人贩卖大海东边的药草,有人纺织江南鸟类的落毛。就像那鸳鸯的雏鸟,怎么能和鸢鸱的肉相比;就像那小小的州县,怎能获得文仲的祭品!至于子常、宁喜等人,苏秦、卫鞅等人,为自己的信仰就算死了也不怀疑,沉迷于它从不后悔。主父偃说:“活着享用不到五只鼎规格的食物,死了也要被五只鼎烹死。”真的像他所说,岂不痛快!又楚子到周朝参观,被王孙满羞辱;霍光官爵尊贵,因为锋芒太露导致灾祸。贪婪的人,非常的多。
唐尧,是天下的主人,却有隐居在汾阳的意愿;子晋,是天下的储君(国君接班人),却有隐居洛滨的志向。放弃君位就像脱鞋一样轻松,看待君王就像鸿毛一样轻,更何况其他人呢?所以高明的人,总是隐藏自己的才能。有人揣着遗书被皇帝接见,有人穿着粗布衣服背柴生活,在清潭上击鼓,放弃政务享受乐曲。他的情趣不在于百姓政事,把政事寄托在情趣之中了。
有人怀疑陶渊明的诗篇篇都有酒,我认为他本意不在酒,也是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酒中。他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