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学京剧的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14:22:16
越多越好,谢谢。

格法在伊朗出生英国长大,他32岁来北京学习京剧,至今已经14年。因为学的是猴戏,大家都叫他洋猴王.为了让外国人能更好地了解京剧,他把京剧
改编成了英文版,而且每次演出他都会找几个普通外国人来扮演戏中的小角色,

就会在这次演出中扮演土地。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在长安大戏院的售票大厅,记者刚刚向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留学的英国小伙子江比抛出问题,他便大方地唱起了戏歌《说唱脸谱》。江比来中国不过两年,却已经成了京剧迷,他很内行地说:“京剧里充满了幽默,特别是丑角,无丑不成戏嘛!各国虽有不同的传统文化,但艺术是相通的,尤其武打戏那种独特的戏剧语言就更容易被全世界的人接受了。”

  江比第一次来北京时,就被朋友拉去看了场京剧。“当时有场戏,我看见一个老头拿着船桨在划,我还以为是舞美出了问题,船忘了搬到台上了。后来我发现他们骑马也只是拿根马鞭,还有像京剧《拾玉镯》,仅通过女主人公虚拟的做针线、喂鸡和表现出拾到玉镯后的喜悦心情,就很形象地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都交代得很清楚了,我一下子就兴奋了。虽然第一次看戏时看不懂剧情,听到的唱腔和音乐又是如此奇怪,但他们的服饰、脸谱太好看了,武打的场面就像中国功夫片,太精彩了。京剧不用道具就能把人的活动表现得那么逼真,实在是很高明。”

  双语京剧吸引老外进剧场

  长安大戏院负责宣传的田佳鑫回忆道:“2005年北京京剧院演出的《龙凤呈祥》,以中英文双语字幕吸引了一大批外国常驻北京记者来看戏。在整场演出中,他们的目光一会儿紧跟着台上的演员翻滚扑跌、大打出手,一会儿又眼睛不停地在台上的表演和字幕之间往返,按拉丁通讯社记者彼拉特的话说,‘着实忙活了一把’。”

  曾在中国学习过一年的半岛电视台记者阿迈勒·哈格里,也特意拉上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去长安大戏院看了双语京剧。哈格里饶有兴致地说:“外国人看京剧大多看的是热闹。在外国人眼里,京剧就是中国几千年古老文明的代表,他们就是冲着这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