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学习外国语言的啊,去外国怎么交流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8:33:34
比如说玄奘取西经,怎么和沿途的国家交流
还有张骞出使西域,马可波罗来中国,达摩来少林
日本人,韩国人学中文可能比较容易,其他人学中文好难啊
中国人学天竺语也肯定很难啊

象今天你一出生在中国,就会了汉语。然后什么缘故去其他国家,开始时什么也不会,交流多了,就会基础的本地语言。然后有中国人也来了你那个国家,什么也不会。于是找到你,告诉他什么是什么。而他有心学习,就请教你而学会了那国家的语言。他把语言带回中国(或者留在本地)开始传教。
这些语言先驱者后来就演变成了翻译家。其中就有你说的玄奘,张骞,马可波罗。
其实无论那个国家的语言,都是不难学的,最重要的恒心和慧心。有点人天生就是记忆语言的好手,他们觉得一点也不难学。有点人却没有兴趣,所以看起来就很难的样子。学好一门外语,只要你努力去学习,不是没有办不到的事情的。

古代也有类似今天的对照词典,象西夏文和汉文的就有真本流传至今,中国学习古印度的梵文大多是僧侣,他们通过师父一代一代传授,不过学习语音主要是为了交流,对交流较多的国家,很多人通过不断交往逐步掌握了对方的语言,而对先手就需要请通译(翻译)了。

楼上好厉害耶…………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