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中的悲剧情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大家帮帮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2:52:27

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爱情方面的,不能与相爱的人相守一身。众所周知,李后主有两位红颜知己,即大小周后,大周后娥皇秀外惠中,可惜佳人薄命,29岁时候就死了,后主痛心不已;小后主女英随后主归降宋朝,宋太宗也羡小周后的美色,百般刁难,后主也只能在心里默默流泪。后太宗把李煜谋害,小周后殉情而死。 要知道李煜也是为爱江山不爱美人的皇帝,更注定了他的悲剧。
2.丧国之痛。这可以从他后期的词中可以看,他后期的词深哀结郁,愁肠百结,都是倾泻其思国之痛。毕竟从一个享金馔主,过惯纸醉金迷的国主沦落到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天上人间”之变不是一般人所能感受和体会的。
3.他的悲剧还表现在他本来就心地善良,根本无心做皇帝,可惜5个兄长死的早,迫不得已封了吴王,可惜他只对书籍,艺术,音乐等感兴趣,根本不适合作为治国的君主。正是“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不能不使我们对他感到悲哀了……

李后主后期的几乎每一首诗都能表现他的悲情,如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他觉得自己前半生只在享受荣华富贵,导致后来守不住国土,自己也沦为别国的俘虏,不仅对不住祖宗,连面对宫中的侍女都有愧色。

后半生的作品大多都是这种调子,再如那首流传很广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很形象的表现了他的丧国之痛,无尽的悔恨在其中,加之词藻的优美,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