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马是怎么回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2:48:57
沈从文先生的《云南的歌会》中提到了赶马女孩,请问:赶马是不是一种职业?是像司机一样靠一种交通工具来谋生吗?
pc499642应该是没读过《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吧?从文中从写的揣测,赶马女孩好像是靠赶马载人谋生的人,就是不知这种理解是否正确。应该不是像你所说的“赶牛”那么一回事。呵呵!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云南中甸有了运茶的马帮,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甸与拉萨间的险山恶水走出了一条路。据史书上记载,唐朝时西藏人就有了饮茶的习惯,到了宋代,茶马互市已成为藏汉间的一件大事,明清两代茶叶更是内地运往西藏的主要产品。茶马古道有川滇两叉,一是四川雅安产的砖茶(茯茶),以康定力集散中心,马帮从此上路,经甘孜、昌都到拉萨,转运西藏各地;另一是云南版纳、思茅产的砣茶(碗状),以大理为集散中心,商队由此上路,经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的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江达到扛萨,再转运江孜、日喀则、阿里等地。但因版纳、思茅的暧湿气候与青藏高原的干冷为天壤之别,出于健康原因,西藏商贾只能到中甸。久之,中甸成了规模相当大的商品中转站。下面您将读到的是自中甸上路往西藏运货物的赶马人(脚夫)的故事。
  自古,云南藏区迪庆的茶商骡马帮经茶马古道前往西藏经商,以“日光城”拉萨为主要目的地,那里是个商品集散地。抗日战争时期,因内地及缅甸、香港地区战乱,滇西至西藏相对稳定,因而茶商大增,商人除藏商外,还有汉族、纳西族等。滇藏路途中的几座县城(宗)都设有大小不等的商号,要道、村寨也有转运站,在藏区往返运货时,时而还得雇请牦牛驮运。运往西藏的货物主要是砖茶,运回云南的大都是从印度进口转运来的药品、布匹、百货等等。当时的滇藏路上几十家茶商,几千匹骡马,你来我往,马铃叮当,热闹非凡,马帮相遇,互相招呼问好,很是亲热。商人农布桑目的传说相传这条古道是位藏商名叫农布桑目聪本(老板)辟的,由于道路的遥远、险恶,自然条件的恶劣,天气的严寒多变,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还有茫茫无尽路上荒无人烟的寂寞、单调……人们格外敬畏大自然,因此,立下了很多规矩,启程之始、路途之中、某一特定之处等,都要讲个方圆。如启程前要进行祈祷仪式;翻越雪山时要在山顶烧天香;途中忌讳若干不吉利的言词;在某处定要唱歌跳舞、进行竞技比赛,之后还要打“牙祭”,就是改善伙食,吃肉、加菜什么的;赶马人上路常唱的“拥”、“阿拉”、“阿中”、“箭”等歌谣,传说也是聪本传下来的。关于农布桑目的故事,在迪庆赶马人中及民间广为流传,著名的中甸锅庄舞的歌词中,歌颂、赞美他的就有十几个大段。其中有这么一小段:聪本在这条路上往返过十几趟,最后一趟发了大财,他的骡帮驮着金锭银砖、珊瑚玛瑙、氆氇绸缎回到家,在大门口下了坐骑,朝妻子叙勒珍欢快地唱道:叙勒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