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锕系元素的定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23:48:30
具体的定义
包括那些元素

燃料辐照过程中产生的、长寿命的、含量少而毒性大的锕系核素,即次锕系核素,Np,Am和Cm

核燃料主要由可裂变材料和可转换材料组成。反应堆中“烧(即裂变)”的是可裂变材料。可裂变材料裂变过程中主要产生三个效应:(1)释放大量的热量,即核能。(2)产生裂片。裂片的累积,会阻碍可裂变材料的进一步裂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可使裂变难以发生,即成为乏燃料,这就需要卸堆进行处理。(3)可转换材料转换为可裂变材料,这是核燃料增殖的基础。

后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回收辐照(乏)燃料中宝贵的可裂变材料(铀-235,铀-233和钚)和可转换材料,以便再制造成新的燃料元件。此外,核燃料在反应堆中辐照时所产生的超铀元素的提取,也有很大的科学和经济价值。

核燃料后处理发展了水法和干法两种技术途径,但迄今为止,工业化后处理厂采用的都是水法技术。水法后处理的主导工艺是Purex流程,这一流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一直在朝着更安全、经济的目标发展。

我国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也在努力追赶国际先进技术。早期,以原子能院为主要基地,在国内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大力协同下,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生产堆后处理技术的研发,为确立我国的核大国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自“九五”以来,核能需求的快速增长给我国后处理技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推动力。后处理中试厂的建设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后处理技术发展的一个的总结。在中试厂的分离工艺技术发展中,我国后处理领域的科技人员,以原子能院为基地,突破了一系列后处理工艺技术,为中试厂的顺利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原子能院又循着国际发展趋势,在水法后处理的前沿技术上取得了若干突破,开发了多个性能良好的无盐试剂,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二循环流程工艺(该项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动我国后处理工艺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先进二循环流程继承了中试厂的两循环工艺,并通过发展的两种重要的无盐试剂,使工艺过程大大简化,核素走向更加合理,废物产量大幅度降低。这一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流程通过多次的温实验验证,已经预示了其光明的应用前景。当然,这个流程也还有不少化学和工艺问题需要攻克,还需要通过在进一步的温实验和热实验的研究中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