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有关于清末铜元危机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3:26:45

铜元落涨危机。清末,铜元急剧贬值,天津市面一片混乱,严重影响社会与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其原因在于官府为解决财政拮据,漫无节制地滥铸铜元,致使铜元数量与日猛增,铜价贬值,由此带来市场的紊乱以及对商人利益和百姓日常生活的侵害。
自1902年8月至1904年间,天津市面流通的铜元一直保持了升位的态势,每—银元,均合铜元八九十枚。1905年下半年,外省铜元大量涌入津门,天津造币厂的铜元积压严重。据档案记载,是年10月26日的积压铜元已值银40余万两,“亟应设法疏销”。但袁世凯政权,既不顾货币发行量的客观限度,又不顾进入流通的现银与铜元的适当比例,只顾攫取大量涌现的现银,以满足练新军、办新政的需求。因此,1902年开铸铜元后仅仅四、五年间,疯狂滥铸的铜元已到了失去控制的程度,铜元价值随之一落千丈。1908年,天津市面上的铜元较诸1903年贬值达千余文,使各阶层民众和商人都不堪其累。辛亥革命前夕,铜元危机在天津又趋严重。与以前所不同的是,此次危机系因铜元停铸和大量外运,致使天津市面上铜元短缺,价格逐渐上扬。1911年9月间,银元与铜元的兑换比例,由先前的银1元兑换铜元130枚(这一兑换比例系,1907年天津商务总会所定)变为兑换110枚。天津的铜元价格上扬之后,“人心惶惶,浮言摇动,市面益形恐慌”,迫使天津的官商,尤其是商人及商会,
苦苦寻求解决危机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