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_,散文_、_等。急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2:25:13

秦牧,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县人。童年在新加坡度过,异国生活对他后来的散文创作影响很大。1932年回国,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求学。1938年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43年到1944年,发表抨击国民党的文章,后结集为《秦牧杂文》。抗战胜利后,曾在香港过了三年的职业写作生活,由于他多处求学,博览群书,又博闻强记,故对古今中外历史了如指掌,对南国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非常熟悉。所有这些都为秦牧后来创作知识性、趣味性的散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解放后,秦牧发表了几百篇散文作品,先后出版的散文集有《星下集》、《贝壳集》、《花城》、《艺海拾贝》(文艺随笔)、《潮汐和船》。粉碎“四人帮”后,出版了自选集《长河浪花集》和《秦牧散文选》,还有《长街灯语》、《花蜜和蜂刺》、《睛窗晨笔》、《语林采英》、《秋林红果》等。《长河浪花集》和《艺海拾贝》代表了秦牧散文的最高成就。

  秦牧的散文以知识性著称,常以谈天说地、谈古论今的形式令人读来兴味盎然。他的很多散文可称为知识小品,像《蛇与庄稼》、《谈牛》、《说龟蛇》、《天坛幻想录》等等,从传说、历史文献中撷取知识片断,娓娓道来,广征博引。它们虽不能完全摆脱政治影响,但丰富的知识介绍大大冲淡了政治的说教。此外,秦牧还有另一类政治性很强的散文,如《中国红场的旗帜》、《哀老》、《不老》、《英雄交响曲》等等,它们有的直接以政治事件入文,有的针对时事而发,有的臆想昔日政治风云、阶级斗争的图景,可谓是“直接的歌颂和鞭挞”①,或为政论,或为政治性杂文。

  不过,代表秦牧成就的并非上面两类,而是如《古战场春晓》、《花城》、《土地》、《社稷坛抒情》等一类文章。这类散文,既保留了知识性、历史性的特点,又克服了直接切入政治主题的缺点,因而,这些由历史掌故、各种知识整合而成的世界,因保持了与现实政治功利的适当距离,而具有了某种程度的审美性和独立性。不过,这些散文角度虽不乏新颖之处,在本质上,秦牧表达的仍然是一些“公共性”的主题:如《古战场春晓》的古今对比,《社稷坛抒情》的新旧对照等等,都离不开一般化的新时代政治歌颂。因而,在表达这些非个人化的主题方面,秦牧有属于“我”的风格,但在最本质的“思想感受”上,秦牧的这些散文仍是“非我”的。

秦牧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黄金海岸》_,散文_《古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