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酪蛋白会引发癌症,蒙牛的"特伦苏"还敢喝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8:19:31

您好:
  我想您是看了国内媒体引用的的《生命时报》报道吧。该报道称“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T·柯林·坎贝尔日前在他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称牛奶会促发癌症,还谈到它会引发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病”。

  其实对于这篇报道已经有了更深入的调查。我可以肯定的告诉您“牛奶致癌论”是不科学的。

  坎贝尔教授在书中称:通过老鼠实验证明,含大量牛奶中的酪蛋白的饲料,可加强黄曲霉毒素对大鼠的致癌作用。这正是新一波“牛奶致癌论”的来源。

  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个研究?首先,老鼠实验结论不能直接推演到人身上。其次,这个研究是将酪蛋白作为实验鼠唯一的蛋白质来源,这样的饮食结构在人类日常饮食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平时我们喝的牛奶90%以上是水,所有蛋白质加起来也不过3%;一杯牛奶250毫升,其中酪蛋白能有多少?而人一天至少需要60克蛋白质”——显然,靠“每天一杯奶”只能满足小部分蛋白质需求。再次,这个实验是首先通过黄曲霉毒素引发癌症,大量酪蛋白加强了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而不是直接引发癌症。最关键的是,坎贝尔研究的是酪蛋白,“并没有说牛奶会致癌”,直接得出“牛奶促发癌症”的结论是误导。

  对国内的报道,坎贝尔教授的研究“并不是说乳制品会致癌”,而是说大量食用乳制品可能对健康有不良作用。即使是酪蛋白,坎贝尔教授也不认为它就会致癌。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他写道:“蛋白质摄入水平和癌症发病率之间有关联关系,并不能说明蛋白质是导致癌症的病因”,“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性”。而癌细胞增殖,也是在老鼠摄入的酪蛋白“达到或超过身体生长速率所需的蛋白质摄入量时”才会发生。

  中美两国的牛奶饮用量存在很大差异。欧美国家的人均牛奶消费量超过300千克,而我国仅为21.7千克,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准。研究显示,牛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能促进骨骼发育,提高免疫能力。它的益处这么多,而饮用量却远远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倡“每人每天一杯奶”。

你一定要搞明白一点【致癌】和【促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没有致癌物的情况下,酪蛋白是没有引发癌症的效果的,只要在给到相应的致癌物,比如【黄曲霉毒素】时,相对高含量的酪蛋白摄入才能促进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