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高手会计来回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7:21:03
我司在取得外贸自营等相关手续还不到一年,上月有货物出口,完成了各项手续后,现在到了出口退税的环节,但是到国税退税的时候却说,企业在取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不到一年,不可以享受出口退税(或者说现在的退税款要到一年以后才发给企业)。是否有这样的说法?希望有相关的资料可以参考!!
以上,谢谢你们了!!

退税款要到一年以后才退给企业。税务局确实有这个规定。具体的大致规定是:新成立一般纳税人第一年不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第一年出口退税额在下一年度退还出口企业。抱歉的是出处不是很清楚。

没有,也不应该有。
我们企业05年11月办完的各项手续,06年2月出口收汇,4月拿到出口退税。

如果不放心可以到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上查询相关法律法规。

就传闻中可能涉及轻工、纺织、冶金、钢铁、机械等多个行业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第一财经日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在产能过剩、WTO原则规范以及国外反倾销等形势压力下,出口退税政策随时调整也是正常的政策导向。

近年来,财政和税收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渐明显,而出口退税政策也是几度调整。财政部一位官员介绍说,出口退税金额从2000年开始一举突破1000亿元,到了2003年更是接近2000亿元,“可以说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位官员表示。

一方面出口退税给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压力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其他尴尬因素也让出口退税政策面临导向调整:一些高耗能、污染环境的产品享受着出口退税,一些石油下游的企业在国内享受出口退税,在国外却遭到反倾销诉讼。

“出口退税是目前最不合理的税收政策。2005年中国预计出口退税是3000多亿元,占到了GDP的1.8%,接近了2004年用于教育支出或卫生支出水平,这本身与中国加入WTO时向国际社会做出的法律承诺也是相违背的。”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教授向本报表示。

自1985年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外贸出口带动了国内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功不可没的一架“马车”。其后,为了摆脱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出口,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出口退税率,1999年和2000年,出口退税率平均都在15%以上。

同时,出口退税政策在执行中的一些负面影响也陆续出现,如出口欠退税成为中央财政的沉重负担,中央财政在2005年彻底偿还了2000多亿元的欠帐。出口骗税案件也时有发生。国家信息中心曾经估算,2000年全国骗税规模约占当年出口额的6.5%。此前,国税总局公布的涉税大案中,增值税犯罪和出口骗税为两个主要犯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