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关于成语火耕水耨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23:51:50
需要成语火耕水耨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成语意义及出处、成语在典籍中的使用情况。

成语发音
huǒ gēng shuǐ nòu
成语解释
耨:除草。用火来耕种,用水来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成语出处
《史记·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史记·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成语示例
《史记·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诸欲修水田者,皆以~为便。 ★《晋书·食货志》】

所谓火耕水耨,就是烧去田里杂草,灌水种稻,草和稻并生,高七八寸,一并割去,再放水灌田,草死稻长。这样简单的耕种法,生产量自然很低微。西晋武帝时,杜预奏称东南水灾特别严重,原因在于火耕水耨必须高地蓄水,多筑陂堰,每遇水雨,堤坏泛滥,低田损毁,延及陆田。过去东南地旷人稀,不妨用这个旧法,现在户口日增,村舍相接,田地高低不一,每岁陂堰放水,为害实多。请令地方官决去曹魏以来新造诸陂堰,修缮汉朝旧堰及山谷私家小陂,借免水灾。晋武帝听从杜预的建议。魏吴对立,魏在边境上造陂堰,不顾吴境受灾害,西晋统一后,旧边境上人为的水灾可以减轻,至于火耕水耨的逐渐改革,主要由于户口日增,村舍相接,不得不改进耕作技术,以免水火的灾害。在人力薄弱的地区,自然还会保持着落后的旧耕种法。

你太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