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铁达尼号>的评论,要中英对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9:00:18

宣称理性胜利的时代遭遇反扑

  十九世纪的欧美文明是一个“理性胜利”的时代,科技发展与知识进步不断的在文明史上留下许多惊人的成果。尼采宣称“上帝已死”,重点在于“是我们杀死了他!”。因为理性成就如此高的社会,靠“人”就可以使社会达到理想,天国的奥秘将可以透过人类的知识得到完整的地上国之实践。

  于是,铁达尼号的建造,公然向上帝挑战:这是一条“永不沉没”的世纪邮轮。

  然而,铁达尼号却在诸多“不可能沉”的理由下,硬是离谱的沉没了;事后研究其沉船原因,可以发现有一百个以上的错误不应该犯;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一百个错误不要“同时犯”,铁达尼号是真的永远不沉没的;结果,人不能成为上帝,一百个错误无缘无故同时发生,根本不可能沉的铁达尼号还是沉没了。

  我们可以试想这样的一个“当头棒喝”对当时企图以理性杀死上帝的欧美文明是多大的震憾;对他们来说,基督教文化精神一直强调的“人是有限”的基本精神,在理性发展的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初几乎都被毁弃。结果,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如此疯狂相互毁灭的心灵堕落。于是,欧美文明以理性杀死上帝的思潮走向,至此不再相信理性科技,走向后现代思潮,质疑理性的无能并且积极寻找“全新的替代上帝”。

  这种对“人类无限”理想的失落与质疑,或许就是铁达尼号事件如此成为一个历史焦点的原因。曾经代表人类科技文明最高成就的“永不沉没之轮”,最后仍只能在重重错误中沉没。

  不过,这种震憾终究只是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人类心灵而己,为什么在这个二十世纪末的时代,这种震憾会重新成为流行风气呢?于是我仔细欣赏了电影《铁达尼号》,试图从中发现人心的渴求。

  《铁达尼号》反映的时代心灵

  我发现这部电影表达的是“自由”与“负责”的壮丽呈现,也就是电影高唱“自由”与“负责”两个重要的价值,把一切做出这价值的角色都给予光辉的表达。

  对于女主角罗丝而言,她和男主角的爱情被导演诠释成“心灵的解放与自由”,男主角死后,罗丝答应他要好好活下去,永不放弃任何求生机会。然后电影最后一幕一幕流览整个老罗丝珍藏的照片,我们看到她开飞机、两腿分开像男生一样骑马、演戏……她的艺术生命透过男主角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