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记的破绽在哪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6 13:24:37
空城记的破绽在哪里

恩,有道理。

若对手是一般人,司马懿也就那么做了。
然而诸葛亮在那个时代已经成为“神机妙算”的代名词,潜意识里司马懿就已经认为诸葛亮不可能做出没把握的事情来。而且军师以身犯险,在当时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举措,综合各个原因,导致司马懿连试探的念头都没有萌生过。

司马懿此人料我生平谨慎,必不弄险.
战争,不仅仅考验的是智士能将;俗话说兵败如山倒,当时仲达虽然可以派少数兵力试探,但却输了士气,因为他如终是没有信心看穿孔明的计,虽然于自己无损,但如果我是孔明,哪怕当时失败,事后再用流言之计在魏兵中传出他司马仲达倒底是不如我孔明,并没真正看出我的用计,这次只是侥幸,那么魏兵就会对司马怀有不信任的危机,士气也会低落,今后的胜败也就不可料了.
唯一的破绽我觉得在于事后张苞引兵来到,仲达反而落荒而走,于情于理都不合,仲达起码也是老谋深算,虽败走但仍有一定的军气,虽可说是心生恐惧,却也不至被不知名者吓走一理.

诸葛亮演了一出空城计,几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不已,中国百姓几乎妇孺皆知。“空城计”也成了诸葛亮发挥聪明智慧的著名战例。其实,只需略加思索便不难看出《三国演义》中的这段描写存在着明显的露洞和破绽的。

诸葛亮是著名的军事家,攻城掠地决非儿戏,怎么竟敢将城门洞开,独坐城头,抚琴而待,真的就认为司马懿不敢杀将进来?整个的战略部署全部建立在料定对方“此人料我生平谨慎,必不弄险”的判断上,并以此判断为基础制定出虚虚实实的“空城计”心理战术,真是悬而又悬,险而又险。对于诸葛亮来说,这或许可以解释为走投无路不得已而为之,权且孤注一掷,尚有情可原;那么对于也可称作军事家的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来说,轻易上了诸葛亮的当便多少有些不近情理。面对空城,他狐疑不决可以,忧心忡忡可以,唯独不该轻率撤兵,不要说有十五万精兵作后盾,即便是少先队员做军事游戏,也不会如此仓促。难道不会派一支小分队冲进城里试探一下吗?倘有埋伏,至多不过损失几个探子;若对方是虚张声势的计谋,岂不当下就可以揭穿吗?

那是两个高手过招,其中的原由我估计要问过那俩个人.但人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当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