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说后有感!谁有范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2:39:03
谁有范文?

读《马说》有感(申梦秋)

  前些时候,我预习了一篇名叫《马说》的古文,让我深有感触。这篇文章通篇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士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学的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韩愈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使统治者能够识别人才,重用人才,让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了韩愈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同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无情的讽刺、针砭和控诉。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话巧妙地揭示了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激发了我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有才能的人的悲愤。

  不错,美到处都有,哪怕是再脏的地方,再不堪入目的地方都有美的存在,而真正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并不是人才,而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伯乐。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就等于没人才。如果好的人才没有让伯乐发现和培养,那么他们或许就会屈辱地过完自己的一生,白白地浪费掉自己含窗苦读的才能和汗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千里马没被充分发掘,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时候,那他们也只有和驽马一样平平庸庸,碌碌无为一辈子了,是否有千里马固然重要,而有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却更加重要。

  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曾经有位伟大的童话之父说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谢德林也说过“自己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让我们来看一看古今中外众多能人是否都是可以吃饱喝足的?安徒生、布莱尔、陈景润、邓稼先他们都是吃不饱,喝不足的“千里马”,但他们并没有因为“食不饱”而“力不足,而美不外见。”布莱尔曾经在英国火车站的长凳上睡过无数个夜晚。但丝毫没有磨灭他的才华,他最终还是当上了英国的首相,其才华众人可见。从杜甫的“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可见他不但吃不饱,连睡觉都成问题了,但就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却以自己的横溢的才华,博得了“诗圣”的称号。孔明面对着扶不起的阿斗,照样干出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降姜维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大事。吓得司马懿见其塑像都急忙下令撤军。如果仅仅因为一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