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古代简,册,函,封的区别及来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23:32:44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用竹简、木简记载文字、编写书籍。凡用竹片书写的叫“简”,用木片书写的叫“牍”,把许多简牍用皮条或绳子编在一起,便成为“册”;古代的一册,实际是一捆。编册的绳叫“编”,一般可用麻绳、皮绳、丝绳来编。我国汉代用“牍”写信,其长度是汉尺一尺,故曰“尺牍”。写好以后,在“牍”上再加一块,当作信封,然后用绳捆好,因此便把这块封缄叫做“检”。在“检”上签字叫“署”。“检”中间有一块微凹的空间叫“函”。所以我们现在把“信件”叫“函件”。在“函”上的绳子打结的地方用泥土封上,加盖上印章,以防人拆动,这种做法叫“封”,也叫“封泥”。我们今天仍把计算信的数量单位叫“封”,所谓一封信,偏是从这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