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姓怎么受教育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2:47:47
请看清楚我问题,在回答,我问的是普遍的国民教育,不是要什么科举之类的废话.
就现代而言,现代国民一出生,就有九年义务教育,可以去学校,那么,在古代,明代,国民是怎么受教育的?有专门学校吗?如果,叫什么?什么条件可以进去学?如果没有,那么,国民的知识,怎么来?私塾是怎么回事?学堂又是怎么回事?怎么叫老师作先生?
谁知道?

古代是没有公力的学校的。大户人家的子弟一般都是请专门的先生来上课(也就是今天的家教)。而普通百姓人家的娃娃想学知识主要还是进私塾。所谓私塾,就是指一些有些学问的先生开办的私人学校。孩子们花些小钱(不象今天上学这么贵),或者是每个学期给先生些粮食,鸡蛋什么的,就可以去上学。也有一些品德高尚的人一心为了培养人才而免费开办私塾的,例如孔子(只要几俩肉,一次性给了就可以一直上学了),还有三国时期著名的诸葛亮之师司马徽,也是免费教学的。
先生是古时候对文人的称呼,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古代所谓的教育机构其实并不负责教育,只负责考试选拔官吏!

古代有官学,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叫做太学、国学、国子监,学生叫做监生,地方叫做府学州学县学,学生叫做生员,就是有名的秀才,可以通过科举上学,也可以通过捐纳上学,还可以通过父祖的荫庇上学。
国子监设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籍、掌馔、典簿等官。
祭酒正校长,司业副校长 监丞教导主任
博士教授(因为那是当时最高学府,博士每个学派一人,其地位其实相当于现在的院士),助教副教授
学正、学录(讲师助教之类)掌馔后勤科长,典簿学生处处长。

府学 教授(校长)训导(教师)学生正式名额(廪膳(拿奖学金的)、增广)40,旁听生(附学生,其实也是通过科举的秀才)若干
州学 学正(校长)训导(教师)学生正式名额(廪膳、增广)30,旁听生(附学生)若干
县学,教谕(校长)训导(教师)学生正式名额(廪膳、增广)20,旁听生(附学生)若干

私学,就是私塾,可以请人专门到家里来当家庭教师,可以送到对外营业的私塾里去。

呵呵,好象古代有政府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来着,那里的官叫 助教 ,你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