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地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2 20:40:10
1、公元前1100年,我国天文学家在某地发现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9度07分,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1度19分,当时的黄赤交角和观测者的纬度分别为? (为什么是23度54分,34度47分)
2、已知北半球夏至日时,甲地(40度N,110度E)比乙地(30度N,115度E)白昼长56分钟,则甲地比乙地为什么日落迟48分钟?
如在今天内能详细解答,则追加分数。谢谢!

1题:这么思考:
夏至日:H=地理纬度+黄赤交角=x+y=79度07分.......1
冬至日:H=地理纬度-黄赤交角=x-y=31度19分........2
1-2得:
|2y=47度48分
y=23.9度=23度54分
解得:x=31度19分
2题:这样思考,
把地方时和昼夜长短分开考虑。
昼夜长短问题:40N 110E的地方夏至日的昼长根据半昼弧可求:
d=23度26分 cost=-tg23度26分tg40度=-0.363 t=111.3度=7时25分 2t=14时50分
昼长14时50分
30N 110E的地方夏至日的昼长根据半昼弧可求
d=23度26分 cost=-tg23度26分tg30度=-0.2499 t=75.52度=5.03时 2t=10.06时=10时4分11分

首先可以得出你的条件“甲地(40度N,110度E)比乙地(30度N,115度E)白昼长56分钟”是错误的!!
再考虑地方时问题
按你错的继续做吧,没办法了~~~

既然长56分钟,就意味着太阳早升起28分,同时也晚降落28分钟,那么考虑地方时的话
115度-110度= 5度
5度/15度=1/3 1/3*60=20分

所以落日20分钟+28分钟=48分钟

别的因素加上来,你们讲过大气的折射对日生落的影响吗?还有考虑上晨昏蒙影这也是可能的,反而不这么准了。所以这道题,出得漏洞很严重!
我是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学生,如果不明白可以qq上联系我:qq:171337278。

北半球夏至日的北回归线是太阳高度角是90度,90度-79度07分=10度53分 ,
北半球冬至日北回归线的的太阳高度角是90度-2倍的黄赤交角度数=?再减去31度19分应该等于10度53分,这样就可以算出黄赤交角的度数了
(90度-31度19分-10度53分)=47度48分,除以2就是23度54 分,这就是当时黄赤交角的度数

也就是当时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所以当时黄赤交角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