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中国建筑师的位置的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9:57:10
比如易改变立场等..
1.说中国建筑师却把自己降到开发商的水平,难免生产出一些平庸粗俗的城市垃圾。作品的层次低了,人的档次也就低了,想要... 不是中国的建筑师没有个性,而是他们太需要人民币...
2.应该怎样解决讲讲你的看法...使建筑保持其独有的艺术风格

我们的社会现实纷繁复杂,不尽人意;我们缺少现代主义的洗礼,缺少基本的理论框架;我们的创作思想很不严肃,很混乱……这都有其历史原因,因为我们被封闭了很久,因为我们处在转型期。但我们是否应该从最基本的房屋,老百姓的房屋,而不是从宫殿庙宇开始做起呢?最关键的是广大的居住建筑,而建筑师顾不上或是不愿管。

也少有人去研究地区建筑应有的气质,少有人去研究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广州的一批研究亚热带建筑问题的建筑师应该属于少数的例外了。大家都在大谈风水、折射、隐喻、可持续发展,还有谈得最多的文脉(Context)。殊不知Context的本义就是一个地区的前因后果、上下文,就是那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

在这些方面我们应该向贝克学习。

还有材料。中国人几十年来不重视材料(当然用木材的老祖宗除外),改革开放以后就更不得了啦,到处乱用材料,追求高级材料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在砖墙外面做粉刷,拉毛,贴瓷砖铝板花岗岩……,贴这个贴那个,明明是砖墙,偏要往高级材料上做,越做越假,如同抹上厚厚脂粉的女人。其实材料本身并无高低之分,昂贵的材料用得不好一样不行。很多人不知道砖墙之美,他们对国内为数不多的老式清水砖墙建筑视而不见,必欲拆之而后快;他们也没有机会去看看沙利文、赖特、阿尔瓦·阿尔托、路易斯·康所做的清水砖墙的效果,那种肌理和色彩;他们不知道砖墙像我们的皮肤一样,是可以透气的,是美的,是不需要遮遮掩掩的!

材料的真实性以及对构筑技术率直的表达,这应该是建筑美的一个基本内容。张永和说得好:“本来正是在建造里面有艺术,在使用里面有艺术,而不是另一堆叫艺术或者说根本叫美术的东西附加在建筑上。”这就是建筑美的实质。安藤忠雄式的清水混凝土大家开始接受了,但是太贵,我们做不起。但是柯里亚,贝克式的清水砖墙呢?我们做得起,但我们认为那不美,需要用别的“高级”材料贴起来!做假的劣根性也体现在建筑上了。

在中国,建筑师的自我感觉有时是不错的,很容易自我膨胀,以为自己是凌驾在一般人之上的某种“专家”。他们大笔一挥,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了房屋的使用者,那些普通的住户(当然长官和老板的意愿是不敢违背的)。在这种心态下,要他们向老百姓的房子学习,向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学习,那是绝无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