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峨眉山没有尼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3:52:52

A,请问峨媚山有哪几座尼姑院?

峨眉山有一座尼姑院,名叫伏虎寺 ,简介如下:

伏虎寺位於四川省峨眉山麓,与报国寺相距约一公里。伏虎寺曾是峨眉山最大的寺院,现在规模仍然不小。

伏虎寺始建於唐代,宋朝时名叫“神龙堂”。明朝末年,寺院建筑被毁。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并更名为“虎溪精舍”,后因附近常有虎患,寺僧建尊胜幢以镇压,更名“伏虎寺”(一说因寺后山形似虎蹲伏得名)。1949年后重修东厢“新殿”,供游人食宿。近年对全寺殿宇又大加修葺,有公路通达寺前。

16世纪中叶,寂玩和尚带领寺僧在伏虎寺周围广植楠、杉树十万八千余株,使伏虎寺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林中古寺。如今,在山门外的楠木林中,还有一座上书“布金林”三字的重檐牌坊,便是为了纪念寂玩和尚、表彰他的功德而建的。

太虎寺的建筑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寺内建筑有山门、弥勒殿、菩提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御书楼以及禅房、僧舍等。1935年,蒋介石举办峨眉军训团,其将样班就设在这里。1936年,为躲避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轰炸,四川大学文学院、法学院也曾迁到峨眉山,以伏虎寺的殿堂为校舍。伏虎寺正殿的左侧,有一座华严宝塔亭。亭内有一座紫铜古塔。塔高5.米,14层。该塔铸造於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由永川信士万华轩施铸。原存圣积寺,故称“圣积寺铜塔”。又因塔身铸有《华严经》全文,故又称“华严塔”。塔身呈八方形,塔基为须弥座,上置瘦长覆钵式塔身,高96厘米,正面设塔门,额铸正书阳文“南无阿弥陀佛严宝塔”,两侧联文:“皇图巩固,帝道遐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佛日增辉,法幢常转,法界有情,同生净土。”联旁铸守门神像各一。其余七面均铸神像六排。上接13级八角形重檐楼阁,各级均铸佛像,共4700余尊,像间铸《华严经》计1950048字。塔刹为葫芦形,铸造精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华严宝塔亭下有虎泉,泉水终年清澈,泉水边生长着我国八大濒危珍稀植物之一的杪椤树。这种树木又称“峨眉树劂”,生长在大约一亿七千万年之前,原生海底,以后才逐渐变为陆生的。后来在漫长的冰川时期,这种植物大批死亡,现已所剩无几。1983年,我国政府已把它正式列为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

在伏虎寺外,可以看到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