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县铃铛阁的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9:05:52

铃铛阁位于天津县城外西北角,初名稽古寺,建自唐代,寺内存有《大藏经》全卷。明万历七年,(公元一五七九年)建藏经阁,重檐四出,甚为壮观。阁角装有风铃,铃声可远闻数里,乡人因呼为铃铛阁。康熙三十八年,住持含光和尚又重修一次,清代文学大师朱彝尊曾为文以记其事,并描述其登临时的感怀:"夕阳在衣,风铃铮然;翔鸟上下,为之目旷神仪。'光绪十八年,不慎于火,延烧及藏经阁,房子及所储存的大藏经都化为灰烬。公元一九零一年,严范孙、高凌文、王世兰等倡议以稽古书院旧址改办新式中学,名为天津普通中学,但由于习惯大家叫它为"铃铛阁中学"。在其校旗校徽上,铃铛作为其主要标志。

在城外西北角,为稽古寺内的藏经阁。该寺建于唐代,明万历年间,修建了铃铛阁。
此阁外檐重出,檐角悬挂48只风铃,遇微风吹拂,声闻数里,不少文人墨客都曾登临此阁赋诗作文。阁内珍藏有佛教《大藏经》及名贵图书,是古代天津文化圣地和重阳登高之地。
光绪年间该寺毁于火灾,1901年,在铃铛阁旧址上修建了天津普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