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三曹诗歌的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9:07:51

曹操不是个仅仅会打仗的赳赳武夫,他还兼具了政治家的胸襟和文学家的情怀。曹丕《典论·自叙》中记载:“上(指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曹操于文章与诗歌上皆下过一番工夫,音乐方面也有相当深的造诣,王沈评价他说:“(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曹操首先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其次才是个诗人。曹操大部分诗里都在表达他的政治理想,反映他军事生涯中的所见所闻。曹操的政治抱负很远大,无论是作“汉故征西将军”,还是做统一天下的君王,这个气魄都非常人所能比的。所以他的诗中自然灌注了一股刚健而又沉雄的生气,那种以天下为已任的豪迈表现出的都是帝王的气象,古今诗人中能有这种气魄的只有毛泽东一人而已。比如他的《观沧海》《短歌行》,视界极其阔大,日月星辰仿佛都在他的掌控中一般。可以说曹操是以帝王之气在写作,曹丕说的“文以气为主”用在曹操的身上最合适不过了。政治领袖的身份使曹操的诗达到了一种超迈的境界,而诗人的身份又使他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面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毁灭性灾难,他满怀同情地写下“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样的诗句;对于生命苦短,年华易逝,他又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样焦灼的呼喊。这些给他的诗定下了一个苍凉的基调。所以曹操的诗,慷慨中隐悲壮,豁达中又见苍凉,成为“建安风骨”代表性的风格特征。

与曹操相反,曹植首先是个诗人,其次才是个政治人物。这里我不称曹植是个政治家,因为曹植的政治才能远远不能和他的文学才华相提并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曹植在政治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建树,从他夺嗣失败可以看出,在政治上,他不仅没有曹操的雄才大略,甚至连他的哥哥——相对平庸的曹丕也不如。然而曹植却自视甚高,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领兵打仗,在政治上建立不朽的功勋。然而这个愿望却一直遭到排挤和打击,直到最后曹植在郁郁不得志中死去。曹植可以说是个悲剧性人物,因为他的人生道路是从显豁走向局促的。在他早年的时候,他在父王的庇护之下过着贵公子的无忧无虑的奢华生活,这些从他写作的公宴诗,宴游诗中都可以看出来,诗中充满少年人蓬勃的朝气和纵恣的才华。而在他人生的后期,不断受到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