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怎样防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7:21:52

抑郁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在65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约为1/7左右。76.8%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发病前有一定的精神诱因,如家庭矛盾、经济纠纷、夫妻不睦、子女不孝、身患重病等。特别是在离、退休后,社会圈子缩小,更容易发生孤独、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此时若不注意及时调节心理,很容易患抑郁症。

  老年人抑郁症的表现除与一般抑郁症相似外,往往还有一些特殊类型,如反应性抑郁症、疑病性抑郁症和隐匿性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往往与家庭中发 生的巨大事件有关,如丧偶、迁居等。这种抑郁症可以伴有强迫和恐惧的倾向,其谈话内容与其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密切相关。疑病性抑郁症常从一种不太严重的身体疾病开始,继而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等情绪,由此反复去医院就诊,要求医生给以保证,如要求得不到满足则抑郁症状更加严重。隐匿性抑郁症则常以各种身体不适为主要症状,情绪低落不太明显,因此极易造成误诊。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必须强调及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轻症患者一般不需要常规抗抑郁药物,而需要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包括调整生活内容,如足够的睡眠、运动锻炼、解决好家庭矛盾等。但如果患者出现下列表现,无论轻重都需要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1.快感缺乏、兴趣缺乏或脱离社会;2.记忆力明显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3.判断力丧失;4.疑病症;5.悲观消极,丧失自尊,甚至产生寻死念头伴自杀动机。

  新一代抗抑郁药,如麦普替林、氯苯咪嗪等较为安全;氯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效果肯定,副作用相对较少;至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锂剂等虽有抗抑郁作用,但其作用受限,应用较少。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应严格掌握剂量,不可急于求成,不可随意加大剂量或频繁更换药物。一般来说,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状的改善需要2~3周才可见效。

  老年抑郁症的防治要注意以下几点:1.子女对于老年人,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同时要在精神上给以关心,提倡精神赡养。2.老年人要面对现实,合理安排生活,多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多与年轻人交往,常动脑子,不间断学习。3.按照自己的志趣培养爱好,如种花、钓鱼、书法、摄影、下棋、集邮等。4.由于老年抑郁症容易复发,因此强调长期服药,对于大多数病人应持续服药2年,而对于有数次复发的病人,服药时间应该更长一些。作者: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