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详细的武汉汉阳月湖的介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7:27:07
哪有详细的武汉汉阳月湖的介绍?

月湖,位于汉阳城区西北部,东抵龟山西北隅,南傍古琴台与梅子山相邻,西抵赫山脚,北依汉水,东西长3150米,南北宽约450米,总面积1.42平方公里,一般深度2米,为淡水湖。月湖水面宽阔,与龟山、梅子山、古琴台浑然一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优美传说,又为月湖风景区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月湖早年以盛产莲藕、菱角闻名三镇。月湖由于水质好,湖底淤泥肥沃等原因,月湖产的藕淀粉含量高,曾与被誉为武汉特产的洪山菜薹齐名。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月湖藕还通过“三趟快车”运到香港。
月湖古称却月湖。据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汉阳县志》记述:月湖因黄监军(东汉末年荆州刘表将黄祖)筑却月城而获名,却月城如残月,月湖也得名却月湖。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主流经龟山北边冲入长江,留下月湖,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古月湖长五六里,东临长江,南抵龟山,西边到南湖,北依汉水,面积约7200亩,是现在月湖的6.2倍。月湖由东月湖、西月湖和汤月湖等部分组成。东月湖早已消失,遗址在晴川街以西、江汉桥以东、龟山正北山角;西月湖即现在的月湖;汤月湖是西月湖的局部水域。
在古月湖东岸,即现南北走向的高公街、晴川街、洗马街,公元1506年在此筑长堤。称免溺堤,又乘杨柳堤,此堤将长江和月湖割断,以防汛期江水内侵。1732年(即清雍正十年),汉阳知府高公纲和当地绅士甘昌棋捐建石桥一座,此桥就被命名为高公桥。1742年,汉阳知府郭朝祚主持修筑长堤,将月湖分为东西两半,此堤称郭公堤,上世纪50年代修筑江汉桥时,此堤部分被改建为引桥。西月湖中部由僧人募资修筑成弯曲长堤,称搁石堤,因形如龙灯,故又称龙灯堤。原堤面现已被加高加固,成为穿越月湖的马路。
在旧方志中,习惯地将本地风景附会成“八景”或“十景”等,1884年的《汉阳县志》称月湖八景为柳映长堤、板桥花影、古楼钟韵、宵市灯光、荷风曲溆、琴台残月、梵寺朝晖、古洞仙踪。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改变了月湖疏于管理的现实,1959年成立汉阳区治理月湖工程管理处,1961年,建立国营月湖农场,1979年,更名为月湖渔场。1982年,成立月湖风景区管理处。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月湖的环境却很不尽如人意:景区及周边环境很差,古琴台主体不突出,环境杂乱,商业气氛浓厚;景区分属省体委、市总工会、市机械局、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