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在形态、数量等方面与其生理功能是怎样相适应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5:24:07

(一)白细胞的形态、计数和分类

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7~20μm之间。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在4000~10000/mm3范围内,平均为7000/mm3。血涂片中白细胞,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可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图5-4)。

1.粒细胞 此类白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着色颗粒。颗粒的着色性质不同又可分为①中性粒细胞;②嗜酸性粒细胞;③嗜碱性粒细胞。应当指出,这种划分并不表示细胞本身或其吞噬对象的酸性或碱性。

2.无粒细胞 又可分为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

此五种细胞各占的百分率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成年人各种白细胞的分类计数为:中性粒细胞60~70%,嗜酸性粒细胞1~4%,嗜碱性粒细胞0.5%~1%,单核细胞3%~8%,淋巴细胞20%~30%

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细胞的分类计数对于临床诊断有一定意义。在新药开发中,为鉴别某种药物对机体有无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也往往把它列为检测的项目。白细胞数超过10000/mm3称为白细胞增多症;少于4000/mm3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均属于病理范围。此外,还要注意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变化。这些对于诊断机体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二)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1.吞噬作用吞噬作用是生物体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防卫机制之一。对于其要消灭的对象无特异性,在免疫学中称之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强,嗜酸性粒细胞虽然游走性很强,但吞噬能力较弱。

白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它们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一般认为,白细胞能向异物处聚集,并将其吞噬,这是因为白细胞有趋化性。由于细菌体或死亡的细胞所产生的化学刺激,诱发白细胞向该处移动(图5-5)。组织发炎时产生一种活性多肽,也是白细胞游动的诱发物质之一。

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一般一个白细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