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和毛伯温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4:11:13

这两个人应该没什么关系.
毛伯温(1482年-1545年),字汝厉,号东塘,江西吉水(吉水县八都镇圳上毛家村人)人,明朝大臣,将领。[1]
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嘉靖初年,升为大理寺丞,误判李福达重罪被革职。 嘉靖十五年(1536年),因明世宗欲图征讨安南,毛伯温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嘉靖十九年(1540年),毛伯温不费一刀一剑讨平安南归朝,封太子太保。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毛伯温上书巩固边防,明世宗同意。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秋,毛伯温被人诬陷发放边疆,途中被赦免还乡,还乡后不久病发去世。[2]
隆庆元年(1566年),明穆宗给毛伯温恢复了官职,并赐予恤典,天启初年,明熹宗追谥他为“襄懋”。[3] 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下诏夸奖毛伯温功绩。[4]
毛文龙(1576年2月10日—1629年7月24日),字振南,一名毛伯龙,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明朝末期将领,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曾开创了军事重镇东江镇,在与后金的战争中颇有战功,但为人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过多。后被袁崇焕矫诏所斩。
来自百度百科.望采纳

毛文龙(1579年-1629年),号振南,中国明朝武将。平阳人(现山西省内)。1605年武科及第。后以朝鲜为根据地与清军对抗,保障了与明朝的水路交通,同时在清朝后方出击,牵制其西进犯明,最终导致了清朝对朝鲜出兵。后与魏忠贤勾结,私通清朝,被袁崇焕斩杀。

毛伯温,安汝厉,江西吉水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任御史、大理寺丞、工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毛氏族谱》说“二十一世,传至伯温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可见他与韶山毛姓有渊源关系。这里的“二十一世”,是从江西吉水毛氏始迁祖、宋工部尚书毛让算起的,从毛让到毛伯温(北宋到明中后期),其间约500年。

两人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