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符号运用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1:01:22

广播报道中如何运用非语言符号

http://www.cjr.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06年11月22日

人们的社会交流离不开语言和行为,人体直接的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语言,所以又称为行为语言、人体语言,简称体语。体语是一种非语言符号。传播学家研究表明,人类日常的交流传播中,非语言传播随时随地都在进行,在人们面对面的谈话中,有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播的,由此可见体语在面对面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而作为以面对面交流为重要工具的新闻工作者,如何利用自己的体语并发现解读被采访者的体语,对于所从事的新闻采访报道有着重大的意义。这里仅就广播报道中如何运用非语言符号做一下简单分析。

非语言符号的传播

众所周知,广播属于听觉渠道的传播,听众是看不见体语的,那是不是广播就不需要体语或者体语在广播中就没有多大作用呢?当然不是。我们通过听觉同样能够感受到广播中的体语,如奔跑中的人气喘吁吁的说话声、动作行为发出的声响等等,还有广播中播音员或主持人音色的差别、语气轻重、节奏快慢、顿歇长短,以及被采访者情感的流露、现场音响、新闻人物的语言特色等,这都是听觉非语言符号的具体形态。这些非语言符号显然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听众掌握全面的信息内容。

广播报道中的非语言符号是由类语言、现场音响、音乐等要素构成:

1.类语言。它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自然流露但有变化规律的情态声音,如语气、语调的变化、叹词的应用等。这可以算做“副语言”。恰当地运用好类语言,往往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传播氛围,有利于传、受双方的情感沟通和移情体验,也是体现广播报道口语化和个性化的辅助手段。

2.现场音响。声音符号是广播的优势,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现场音响是广播新闻独特个性之所在。广播新闻应当重视现场音响在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场音响有语言符号也有大量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现场音响是客观事物变动的环境和过程中自然发出的声音,它比一般音乐声响具有更强的时空感和现场逼真性。优秀的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