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属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而半导体的则随温度升高反而变小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6:12:05

上面的说的不完整,补充如下:
对于本征半导体,本征激发起决定性因素,所以T升高,电阻下降;
对于杂质半导体,在温度很低时,本征电离可忽略,T升高,杂质电离的载流子越来越多,电阻下降
进入室温区,杂质已经全部电离,而本征激发还不重要,T升高,晶格震动散射加剧,电阻升高。
高温区,本征激发起主要作用,T升高,本征激发明显,电阻下降。

总的趋势是先降再升最后降

zxz026说的对,现在不搞材料,大学里好多东西都忘了。
以半导体热敏电阻为例,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原理基本上就是上面说的。
还有一种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主要是钛酸钡陶瓷,120度(居里温度)之后,电阻随温度升高急剧升高,机理比较复杂,你可以看看半导体陶瓷材料方面的书。

谁告诉你"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反而变小",先骂他误人子弟,楼上说的对,大多数情况,杂质半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先降再升再降,原因没问题.不过半导体种类繁多,其电阻的影响因素也很多,情况十分复杂,有反常的也不奇怪,有些现象至今还没有合理解释.
如果你已经上了大学,可以看固体物理,材料学,半导体物理的书籍;如果没有,估计楼上和楼上的楼上两位大牛什么本征激发空穴之类的东西彻底白说了,直接信2楼说的就可以了,直观易懂,用的经典图象,也没大毛病.

这是材料金属内部分子或原子结构决定的
金属的电阻率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
可惜我不太专业,只能帮你这些了
不过这不是物理研究的,得化学强悍的人才搞的懂

简单的说就是:
金属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电子,温度高的话,自由电子的无规则运动就会加快,要使它定向运动就越困难。
半导体之所以具有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导电性,是因为它的原子结构比较特殊,即其外层电子既不象导体那样容易挣脱其原子核的束缚,也不象绝缘体中的电子被原子核紧紧地束缚着。这就决定了它的导电性介于两者之间。温度越高, 外层电子越容易挣脱其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进而导电性也越高。

前半部分上面的解释的差不多了
后面的原因是这样的半导体的导电性是有本征激发决定的,也就是激发出的电子和空穴对的数量,而本征激发和温度有很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