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一共出现了几个王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6:51:43
最近又看了一下《三国演义》,不知道孙策攻打会稽时的那个王朗和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个王朗是不是同一个人。哪位仁兄路过,帮帮忙,多谢了。

一个,就是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一个。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汉末三国经学家,曹魏初期重臣。
王朗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为其,后来被举孝廉,但王朗不应命。徐州刺史陶谦又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迁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孙策攻会稽时,王朗举兵抵抗,为其所败,在无法逃亡时投降,孙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后为曹操所征,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后为魏国军祭酒,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丕受禅建魏后,王朗改任司空,又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迁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文帝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

其实是同一个人,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为其服丧,后来被举孝廉,但王朗不应命。徐州刺史陶谦又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迁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孙策攻会稽时,王朗举兵抵抗,为孙策所败。王朗在逃亡失败后投降,孙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后为曹操所征,因战乱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丕受禅建魏后,王朗改任司空,又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王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
这里重点看一下,其实历史上王朗是病死的,和诸葛亮都没见过何来被诸葛亮骂死、。

是一个。王朗是东海郯(今山东临沂市郯城西北)人,所以有“你世居东海之滨”的说法,在当时属于徐州。然后在徐州刺史陶谦的举荐下成为了会稽太守。他在会稽干得非常好,深受百姓爱戴,但是他就是一文臣,武力和统帅都是0,所以在建安元年孙策来打他的时候就被孙策攻破了城。但是这是一个很有名望、深受百姓爱戴的人,不能给杀了,杀了的话对于孙策控制会稽也是不利的,所以孙策就把他放了。
王朗这就没地方可以去了,所以就只能回老家,而这时候他老家是曹操、刘备、吕布三方乱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