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人名多带“之”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3:08:56
比如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等等。
并不是我想错了,而是这种现象(在这一时期名字中带“之”子,并且只在名字的末尾)在史书中以及在其他的如《世说新语》中比比皆是,这并不是一个巧合。

好象因为王家那时候比较迷信五斗米教的原因
然后好象因为那个教什么什么的原因就多之字了
就比如说王羲之的一个儿子王凝之就因为他迷信它而战死了~~~
具体自己去查查吧 不记的了

魏晋留下的风气~~好清浮`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文化以华丽著称,喜用古言,这个在名字上也有充分体现,楼上所说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时短短二三百字就使用了二十几个“之”字便是最好的诠释了这一现象。“之乎者也”,之字为首。取名自然也多带有他。

因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崇尚玄学,而玄学是"玄而又玄,众妙之门",推崇那种精神上的高尚,换句话说是不务实的!
而"之"也是无实意的,所以这与玄学比较符合,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喜欢用"之"!

哥们,这几个是一家子,所以都用“之”

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