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八大家中编写科举考试教材的是哪位?欧阳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8:52:46
印象里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好像有一位在当时编写了如何应对科考的资料,大致类似于教材的性质吧,有哪位大侠知道此人是谁?相关逸事出处?感激不尽!!!

ps:记忆中似乎是欧阳修。。。
正史没有记录没关系,野史、笔记什么的也可以,但总得有个出处,不能使口耳相传啊。

是欧阳修。
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宋史-欧阳修传》:“知嘉佑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见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意思是:“主持嘉佑二年(1056)礼部进士的考试。当时士子崇尚作新奇怪的文章,号称“太学体”,欧阳修对那些险怪奇涩的文字,坚决加以排斥,凡是像这样的都不予录取。录取之事完结后,过去那些文字浮薄而又喜欢自我标榜的人等欧阳修一出现,就聚在他的马前起哄,巡街的士兵都无法制止;但是考场的文风,也从此大为改变了。”

查了一下是王安石 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出任首相(昭文相)。熙宁六年三月,为了解决
太学生的教科书问题,在国子监内设立修撰经义所。王安石自撰《周礼义》、
王雱与吕惠卿参与修撰《诗义》、《书义》,并由王安石通改定稿。对“先
儒传注,一切废不用”,这是最早对《五经》进行新的解释,所以当时“天
下号曰‘新义’”③,合称《三经新义》,熙宁八年六月,修撰完成,颁于太
学,用作统一思想的教科书。《三经新义》的撰成,标志着王安石创立的新
儒学学派的完成 出处是1 《宋史》卷327《王安石传》。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1,熙宁九年十一月癸丑

这是本来的答复
是欧阳修没错 那时候一个他 还有一个梅什么的好象 经常出试卷 所以考生之前都会去拜访他一下 然后他注意到谁比较厉害 或者文笔比较熟悉 改卷的时候也会照顾一下 比如他改到苏轼的卷子 觉得太牛X了 应该是自己弟子曾巩的 为了避嫌就没评第一名 说说是有可能的 遍资料大概不会 那不是打自己嘴巴嘛 不怕皇帝知道啊
你要资料就给点资料
1考试不取写险怪奇涩之文的
《宋史》: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梦溪笔谈》:嘉佑中,士人刘几,累为国学第一人,骤为险怪之语,学者歙然效之,遂成风俗。欧阳公深恶之。会公主文,决意痛惩,凡为新文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