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之 生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4:37:22

曾敏之
  祖籍广东梅县,生于广西罗城。
  15岁出任小学校长,16岁赴广州半工半读并开始文学创作。
  1940年后即开始报人生涯,先后任《桂林文艺》杂志助理编辑,《柳州日报》副刊编辑兼采访主任,桂林《大公报》特派记者、文教记者,重庆《大公报》记者、采访主任,广州《大公报》特派员,香港《大公报》华南版主编、评论员。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任《大公报》、《文汇报》、中国新闻社广州联合办事处主任。1961年初调任暨南大学副教授、写作及中国现代文学两教研室主任。1978年再赴香港,任香港《文汇报》副总编辑、代总编辑、文汇出版社总编辑、评委会主任。数十年的报人生涯,锻炼了他敏锐的新闻触角及深刻的时事观察力,凭着他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与文采斐然的笔触,他采写编发了大量的军事斗争、政治活动和社会民生的报道,其中不乏轰动一时的重大消息和独家新闻。他以文学的笔法采写的一批特写、专访和长篇报道,有的已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而成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范本。他1946年写下的长篇专访《十年谈判老了周恩来》,是中国新闻记者第一个以大量翔实的材料,述评了贯穿抗战前后国共两党和平谈判的真相和经验,并且以文字媒介向世人首次披露作为伟大政治家的周恩来的革命生涯和哲人风范,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轰动,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篇专访所能包容的内涵。这篇文章后收录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大系》,也以全文壁录于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

  他从十来岁开始,一部《全唐诗》伴随大半生。他通读、熟读、吟咏、背诵、写赏析文字,几十年来以旧体诗词遣兴言情、交游寄慨,先后出版《望云楼诗词》正、续编,收入他的诗词作品近千首。有人认为,如果曾敏之先生把近千首的望云楼诗词加以详注,那将是一部很丰富的自传。关振东先生则认为:读罢曾敏之先生的《望云楼诗词》,觉得曾诗属重情一派。当然,情不止于爱恋之情,儿子之情;家国情、世情、人情,都包括在内。敏之先生是位老报人,数十年报海沉浮,时移世易,风云变幻,关情的多是国家民族政局的命运,所以,他的诗“浮沉几度悲欢感”,多是抚时感事之作。洪柏昭先生亦有云:曾敏之诗写得最多的是七绝,他最擅长的也是七绝。这种诗体,易学难工,辨于诗味的唐人司空图说:“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即作绝句需要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具体来说,就是言近旨远,语浅情深,在简短的篇幅中蕴蓄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