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的定义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18:57:09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李里持教授在我国首次提出“食育”的概念,他说:“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在没有“食育”的概念以前,就一直存在着“食育”,那就是由每个人母亲开始的饮食习惯的培养。母亲做的饭菜,几乎对每一个人都是终生偏好的口味,成为影响一生饮食习惯的餐饮内容。可是单纯这样形成的习惯,在今天遇到了种种问题和挑战。
日本在2006年7月1日开始实行《食育基本法》,但“食育”这个概念的如何定义,还不清楚,请大家讨论、交流

食育从传统意义上的最初的食物营养教育升级为食育STEAM教育,主要针对儿童,青少年!

“食育,可以与德、智、体、美等并列,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的基本教育内容。不要等到孩子迷上高脂肪食品,再去训斥他们!”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锡昌教授近日的一项提议,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日本、韩国等已在未成年人中推行“食育”,从小进行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而在我国,这一领域长久以来属于空白。不懂“吃什么”、“怎么吃”,不仅使肥胖、糖尿病等“富贵病”患儿日益增多,而且导致食品安全风险增加。

饮食陋习成为安全隐患

在上海不少中小学门口,每到下午三四点钟,街头流动摊贩就不约而同地聚集起来。卖羊肉串、鱿鱼串的,卖烤红薯、煮玉米的,还有骑着小三轮车卖芝麻糖、米花糖的……四溢的香气,吸引了不少放学的孩子。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总是感到着急、担忧。”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总工程师马志英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国城市中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许多家长、孩子,并不知道怎样吃才是健康、安全、合理的。”

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儿童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儿童肥胖的检出率已经超过10%,糖尿病、缺铁性贫血等“富贵病”也日趋低龄化。

孙思敏的儿子今年4岁多,每次上街看到“洋快餐店”,总是拉着母亲要买炸薯条。“他很喜欢那些‘洋快餐’的电视广告以及小礼品,常常吵着要吃,我们也只能顺着他。”孙思敏无奈地说。

专家认为,由于缺乏“食育”,孩子,也包括家长“不懂吃”,存在着许多饮食行为误区、营养误区。譬如,用饮料代替白开水,经常食用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喜爱色彩鲜亮、形体硕大的瓜果蔬菜,在街头的无证摊贩购买食品。

“就拿流动摊贩的烤羊肉串来说,一些孩子放学之后以此充饥。有的家长只是觉得不卫生,不让孩子吃,而有的家长则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马志英分析说,事实上,串羊肉用的钢丝、铅丝都含有铅,而铅毒极易损伤儿童的大脑,欧美国家已把铅毒视作儿童智能发育的“第一杀手”。

上海的一项食品安全知识调查显示,在4000多名受访学生中,食源性疾病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