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传播途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20:30:12

破伤风(Tetanus)
又名"强直症",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临诊主要表现骨胳肌持续性痉挛和对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

病原
破伤风梭菌,又称强直梭菌,芽胞在菌体一端,似鼓锤状。周鞭毛,无荚膜。幼年培养物革兰氏阳性,48小时后常呈阴性反应。
有菌体和鞭毛两种抗原。
破伤风梭菌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溶血毒素及非痉挛毒素三种。
本菌繁殖体抵抗力与一般非芽胞菌相似。但芽胞体抵抗力甚强,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十年 。

流行病学
1、各种家畜均有易感性,其中单蹄兽最易感,猪、羊、牛次之,人对破伤风易感性也很高,幼年较老年易感。
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施肥的土壤、街道尘土及腐臭淤泥中,家畜及人的粪便中也可能存在。
2、传播途径:最常见于各种创伤。鞍伤、断脐、阉割、断尾。在临诊上有不少病例常查不到伤口所在,这可能是因潜伏期中创伤己经愈合,或可能经子宫、消化道粘膜损伤 (牛见于瘤胃)而感染。
3、本病通常表现零星散发。

发病机理

创伤污染破伤风梭菌并非都可以发病。如果组织内氧化还原电势降低 (<十0·2V)才能使该菌生长繁殖。特别是多种菌混合感染时,需氧菌耗掉氧气,破伤风菌体大量增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

症状

病畜神志清楚,有饮食欲。但激应性高,即使轻微刺激 (如音响、强光及触摸等),可使病畜惊恐不安、痉挛和大量出汗。体温一般正常。
病程长短不一,通常2~4周。
病畜死后无特殊有诊断价值的病理变化。

诊断

1、根据病畜的特殊临诊症状,如神志清醒,应激增高,肌肉强直,体温正常,并多有创伤史,确诊并不困难。
2、对经过较慢的轻症病例或当病初症状不显时,应注意与急性肌肉风湿、马前子中毒、脑炎及狂犬病等相鉴别 。
3、当临诊不能诊断时,将可疑病料 (如创伤分泌物或坏死组织)培养于肝片肉汤中,经4~7天后滤过,一般经2~3天后可表现症状。

防制
1 预防注射 在发病较多地区,每年定期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