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的习性是怎样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9:43:33
哪位好心人能帮帮我,我急需知道答案!!!

鲥鱼又名三黎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入江而得名,由于其位列于“长江三鲜”之一,历来都是古代朝廷贡品。鲥鱼是我国名贵的洄游性经济鱼类,其经济价值极高。它肉质肥嫩、细软爽滑,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据资料报道,每100克鲥鱼肉内含蛋白质16.9克,还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及糖类、灰分、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它还具有滋补强壮人体功能和温脾补肺、消炎解毒等功效。

  长江鲥鱼属溯河性鱼类,每年5月~7月,由海入江,定期作生殖洄游,经鄱阳湖入赣江,在江西新干、峡江、吉安的100多公里赣江段内繁殖,孵化后的仔鲥鱼顺赣江而下入鄱阳湖觅食生长。秋季,幼鲥鱼出湖入江,顺流入海。长江鲥鱼脂肪多、肉嫩、味鲜美,入口即化,历来是美食家推崇的席上珍品。作为鱼中珍品,它曾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经济鱼类。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江鲥鱼在上海市场上售价每公斤高达800元,如今则是既无价又无货。而且长江鲥鱼作为典型的溯河性鱼类,是分类学和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它的存在,对于丰富长江渔业资源,保持长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

  是什么原因使长江鲥鱼陷入濒临灭绝的窘境呢?

  有关专家认为:主要是生态环境被破坏,影响了鲥鱼的正常生长。如赣江万安水坝建成后,鲥鱼产卵场的流速、水位、水温等生态条件改变,河床提高,影响了鲥鱼的正常繁殖。赣江已不再是鲥鱼繁殖后代的理想“产床”。而内陆工业的发展,造成长江、赣江、鄱阳湖水域污染日益加重,长江鲥鱼溯江而上,经鄱阳湖进入江西峡江产卵至幼鲥鱼由湖入江,出江入海的整个过程中,要经历数不清的污染带,严重的污染影响鲥鱼的正常繁殖和生长发育。如果说酷捕滥捞还有漏网之鱼的话,那么污染则使鲥鱼在劫难逃。

  其次,鲥鱼近亲繁殖,造成资源进一步衰退。由于鲥鱼数量日益减少,80年代后期,进入峡江产卵场的鲥鱼有效群体数量随之减少。小群体的繁殖不可避免地产生近亲交配,导致群体基因的萎缩,使后代生长速度减慢,繁殖率和适应性降低,种群生存能力减弱。

  第三,管理经费紧缺,手段落后。沿江有关渔政管理机构体制始终未理顺,由于实行收支两条线,长期缺少管理经费,渔政管理力量薄弱,手段落后,管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