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年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1:11:18
《人物志》 年代 背景 观念 评价?
谢谢!!

http://www.wikilib.com/wiki/%E4%BA%BA%E7%89%A9%E5%BF%97

作者
刘邵,字孔才,魏朝广平邯郸(今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生于汉灵帝建宁年间(168年-172年,卒于魏齐王正始年间(240年-249年)。汉献帝时入仕,初为广平吏,历官太子舍人、秘书郎等,魏朝之后,曾担任尚书郎、散骑侍郎、陈留太守等。后曾受爵“关内侯”,死后则追赠光禄勋。

刘邵学问详博,通览群书,曾经执经讲学。编有类书《皇览》,参与制定《新律》。著有《乐论》、〈许都赋〉、〈洛都赋〉等,著作多已亡佚。目前仅见《人物志》、〈赵都赋〉、〈上都官考课疏〉。

思想背景
汉代顺天地阴阳气化的层次探讨人性,认为人之性情是阴阳之气凝聚表现,天人之间有同理、同道、同构的相应关系,重视礼乐政教与生命性情的调节教化,由战国晚期《吕氏春秋》,以至汉朝《淮南子》、董仲舒都属于此一大脉络。而其中天人感应的思想架构,经王充等人质疑消解后,魏晋时期,转为自然无为也无可干预的天命观点,人性论则重视自然的“才性”层次。所谓“才性”或“情性”是人禀之自然的材质,展现于具体生命的型态,有各种不同的情态或姿态,可以品鉴。

这种品鉴人物的著作,在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已可见其基本样貌。三国以后,则有曹丕《士操》、卢毓《九州人士论》等作品,然皆已亡佚。《人物志》为现存可见最具系统之作。

汉代选官采取“察举”及“征辟”,两者都需过考察人物品行加以衡定,然而此一制度,日渐为世家所垄断,名不副实。汉末大乱,群雄争起,积极网罗人才,魏朝后采取“九品中正制”,透过州、郡大小中正品评士人高下,以供朝廷择用。因此三国魏晋以来,才性品鉴与拔选人才,极受关注。

钟会总结此一时期对才性的争论,作《四本论》,归结为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等四种观点。刘邵《人物志》则为此一争论的重要论述。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