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 魏征传的译文 急用 谢谢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4:46:56
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彦博曰:“征为人臣,不能著形迹,远嫌颖,而被飞谤,是宜责也。”帝谓彦博行让征。征见帝,谢曰:“臣闻君臣同心,是谓一体,岂有置至公,事形迹?若上下共由兹路,邦之兴丧未可知也。”帝矍然,曰:“吾悟之矣!”征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平也。良臣,身符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错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因问:“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征曰:“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片信也。尧、舜氏辟四门,明四日,达四聪。虽有共、鲧,不能塞也,靖言庸违,不能惑也。秦二世隐藏其身,以信赵高,天下溃叛而不得闻;梁武帝信朱异,侯景向关而不得闻;隋炀帝信虞世基,贼遍天下而不得闻。故曰:君能兼听,则奸人不得壅蔽,而下情通矣。”
主要是这几句: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 秦二世隐藏其身以信赵高,

因问:“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征曰:“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片信也。尧、舜氏辟四门,明四日,达四聪。虽有共、鲧,不能塞也,靖言庸违,不能惑也。秦二世隐藏其身,以信赵高,天下溃叛而不得闻;梁武帝信朱异,侯景向关而不得闻;隋炀帝信虞世基,贼遍天下而不得闻。

于是问道:“作君王的凭什么能够明察;失去什么就昏庸了呢?”魏征回答说:“君王之所以明察,是因为他兼听多方的意见;之所以昏庸,是片面地听信一些谗言。尧、舜两帝设立四个门,明确四个日,四面八方的消息都能听得到。即使有共工、鲧这样的奸臣,也不能堵住人们的进言之路,一些违背事实的假话靖,都不能使他们迷惑。秦二世轻易不露面,让赵高把持朝政,天下人背叛了他也听不到;梁武帝听信朱异的,侯景快入关了他也听不到;隋炀帝听信虞世基的,天下全是叛贼了他也听不到。

有的人说魏征是阿谀奉承皇亲国戚的人,唐太宗派遣御史大夫温彦博审查,经验证并无此事!彦博说:“魏征作为臣子,须当有来去的行踪,不能够避开嫌疑,于是就招到了如此的诽谤。虽然这是无私的,是公事,但也是可以责备。”唐太宗命令彦博礼让魏征。并且说“从今天开始,不可以再没有形迹了”有一天,魏征上奏说:“臣听说君臣立下协契,道义同为一体。不存在什么公道,只有处事的形迹。如果君臣上下,都遵守了这一条令,那么,国家的兴衰就很难预料了啊。”唐太宗脸色大变说:“我已经悔过了。”魏征第二次叩拜说:“希望陛下让臣成为良臣,而不要让臣成为忠臣。”唐太宗说“忠和良有区别吗?”魏征说:“所谓良臣,就是像稷、契、咎陶这样的。忠臣则是龙逢、比干这样的。良臣可以让自己身获美名,君王又授他显号,子孙代代,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忠臣则受诛杀,灭九族,当君网陷入了恶势,就和国家一起灭亡,空有其名,因此我们可以说,相差好远啊。”唐太宗问魏征说:“什么叫做圣明君主、昏暗君主?”魏征答道:“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各方面的话;其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诗经》说:‘古人说过这样的话,要向割草砍柴的人征求意见。’过去唐尧、虞舜治理天下,广开四方门路招纳贤才;广开视听,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而圣明的君主能无所不知,所以像共工、鲧这样的坏人不能蒙蔽他,花言巧语也不能迷惑他。秦二世却深居宫中,隔绝贤臣,疏远百姓,偏信赵高,到天下大乱、百姓背叛,他还不知道。梁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