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大名经常用“石”来表示自己的领地大小,他的“一石”是现代的多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2:24:06
补充一下:这些多少石的领地又是如何算出来,是在以前就已经测量好了吗?

日本战国1石米=现在17~20公斤左右,1石稻谷=13~15公斤左右

  每个士兵耗粮=1.8石/月,21.6石/年

  领地的粮食产量称为石高,是通有"检地"得来的,在战国以前就已经测量过了,只是数据不太准确,由于石高的准确度关系大名的收入,因此每一代新领主继任家督后通常又会重新检地

  检地:

  中世后期至近世时代,领主对于农民的保有地所进行的测量调查,称为检地。其性质很类似古代庄园制下的检注,丰臣.德川两政权时代,为了强化农村支配的基础,乃实施检地法。一五八二年(天正十年)在全国统一的背景下,乃彻底施行检地法,史称太阁检地。透过检地的实施,重新清算原有庄园制的支配关系,并制定一套新的租税体系、以及确立对农村的支配体制。到了江户幕府时代,修正了部份的太阁方式,订定检地条目。从庆长~元和年间(一五九六~一六二三年)至幕末为止,这套检地条目被适用于幕府与诸藩领内。检地的方法,首先将传统一反=360步改为300步制,并将1间=6尺3寸(但江户时代的石见检地、备前检地则定为6尺1分)、1间四方=1步、30步=1亩、10亩=1反,的计算法统一起来。派遣检地役人以村为单位,将每一笔土地依照其所在(小字)、地目(农田房舍等)、面积、等级(上、中、下、下下)、生产高(分米)事先公定,在一地一作人的原则下,确认纳贡责任者(名请人),登录于检地帐,称为绳打。这种做法在实施过程中,曾经引起农民激烈的反抗。

  国名 州名 石高量
  北陆奥 奥州 九十万七千石

  南陆奥 奥州 八十二万二千石

  出羽 羽州 八十七万石

  能登 能州 二十一万石

  加贺 加州 四十四万五千石

  越后 越州 四十万六千石

  越中 越州 五十三万六千石

  越前 越州 六十八万六千石

  若狭 若州 九万八千石

  佐渡 渡州 二万石

  下野 野州 四十六万四千石

  上野 上州 四十六万八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