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问题:细胞质遗传或者母体遗传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8:06:30
举些例子也可以,最好能归纳一下,谢谢!!

第十二章 细胞质遗传

一、要求掌握以下概念:

1.母性影响 2.细胞质遗传

二、本章主要内容:

1.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植物细胞质内的细胞器(线粒体、质体)中有遗传物质(细胞质基因)。真核生物的卵细胞内除细胞核外,还有大量的细胞质;精子内除细胞核外,没有或很少有细胞质。受精时,卵细胞除提供核基因外,还为子代提供全部细胞质;精子则仅提供核基因。结果是:一切由细胞质基因决定的性状,只能通过母本传递给后代。于是出现这样两种现象:(1)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而核基因所决定的性状的正反交结果是相同的;(2)通过与父本连续多次回交,可以把母本的核基因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仍然保留,因而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不消失。

2.叶绿体、线粒体及其它细胞质颗粒的遗传

3.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别:核不育型和质核不育型。核不育型受一个隐性基因(ms)控制,纯合体(msms)表现雄性不育。这种雄性不育能被显性基因(Ms)恢复,杂合体(Msms)的后代呈孟德尔式分离,不能使群体保持一致。质核不育型是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共同控制的。质核不育型必须有不育的细胞质基因和相应的隐性核基因配合。当细胞质不育基因S存在时,核内必须有相应的隐性基因(rr),个体才表现雄性不育。如果细胞质基因是正常可育的(N),即使核基因是rr,个体仍正常可育。如果核内存在显性基因R,则不论细胞质基因如何,都是雄性可育的。以雄性不育个体为母本,与几种能育型杂交,可出现下列结果:(1)(S)rr×(N)rr→(S)rr,F1雄性不育。(N)rr称为保持系,而(S)rr称为不育系。(2)(S)rr×(N)RR→(S)Rr,或(S)rr×(S)RR→(S)Rr,F1全部正常可育。说明(N)RR和(S)RR作为父本,都具有恢复育性的能力,称为恢复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又分为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的育性决定于孢子体(植株)的基因型,而与花粉本身所含的基因无关。孢子体的基因型为rr,花粉全部败育;基因型为RR或Rr,花粉全部可育。配子体败育是指花粉的育性决定于雄配子体(本身)所含的基因。杂合体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