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的简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8:14:59
及其作品

http://bk.baidu.com/view/2543.htm

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县;1936年出生於美国密西根州安阿堡(Ann
Arbor);父亲是丁观海,母亲是王隽英,他在台北读中学,在密西根大学读大学本科与研究院,於1962年获博士学位;自1967年起执教於麻省理工学院。丁教授在粒子物理学中有许多卓著的贡献,最有名的是1974年J粒子的发现,这项发现导致粒子物理学走入了新的方向,也因此而获得1976年诺具尔物理奖。
此外,他对量子电动力学之精确性、轻子的性质、矢量粒子的性质、胶子喷注现象,Z-γ之干涉等问题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丁教授组成并领导一实验组,积极建造L3探测器,将於1988年起在西欧中心(CERN)的LEP加速器上做实验,这是一项极大的计划,动员了世界各国四百多名实验物理学者,探测器建造费用将超过一亿美元。丁教授是当代最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他的工作特徵是方向明确果断,计划周详严谨。

得奖作品
发现新的重基本粒子:J/Ψ粒子(现称J粒子)

一提起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丁肇中,人们都会说:那是一个奇人,又是一个怪人。

说到“奇”,丁肇中确实有一段令人惊奇的人生经历。他祖籍山东日照,祖父曾追随孙中山革命,后牺牲。他父母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由于早产,他于1936年2月4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城,两个月后父母回国。经过一番颠沛流浪,20岁的丁肇中从台湾到父母的母校――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仅用了5年多时间就获得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一些美国同学都称他为“奇人”。尔后,他到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接着从事科研工作。如此算来,从念大学到博士再到搞科研,一般人大约需十多年时间,而他只用了6年。

在1974年8月,他经过10年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