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跑了几天后,腿脚很酸,要坚持还是放弃,对于我自身的身体来讲,是不是正常现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3:05:45

时下,不少中老年朋友都知道多运动的好处,但是大多数人并不懂得要按“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这是一个外来的新名词,就是说您要按照医生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严格控制运动量。这样,运动后您才能感觉良好、食欲增加、睡眠安稳、精神愉快。按“运动处方”运动后,您仅会有轻微的疲劳感,这样的运动量对于人体最为安全、适宜。如果,您没有按“运动处方”运动,而且在运动后,出现了气喘、心胸难受、头痛、恶心、很疲劳、食欲减退等,说明运动量过多了,这是不安全和不适宜的运动,应减少运动量。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计算运动者脉搏,或者说心率的办法,控制运动量。例如,60岁的人运动后每分钟心率如果是110次,这个运动量是适宜的。生理学家克拉克主张:60岁至64岁的人,运动后心率应控制在每分钟96~112次;65岁至69岁的人,运动后心率应控制在93~109次;70岁至74岁的人运动后心率应控制在90~105次;75岁的人运动后心率应控制在87~102次。日本学者认为,50岁至~69岁的人运动后心率应为110次。

  此外,人在运动后的心率与运动前相比,如果减少或不变,则表明肌体反应良好,运动量安排适宜,并且还有潜力。人在运动后的心率变化幅度,每分钟减少或增加2~6次均在正常范围,但是如果心率变化幅度超过每分钟10次以上,就说明肌体反应不佳了,应调整运动量。

  还有,血压、肺活量和体重也都是衡量运动量是否适宜的指标。人在运动前后,其血压的正常变动范围应在1.332千帕,即10毫米汞柱以内,体重减轻不应超过0.5千克。如果,人在运动后血压明显升高、肺活量显著下降、体重减轻的幅度超过0.5千克,说明运动量安排不当,应进行调整。

  根据成年人的生理变化和心理特点,以及工作、学习、生活实际,进行体育锻炼应因人而异,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练习动作幅度要由小到大,学习技术动作要由易到难。

  (1)锻炼前,应掌握其动作方法及要点,以特定的标准进行锻炼,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腰、膝、踝、肩等关节要活动开。

  (2)锻炼中,根据医学检查和体力测定的结果,安排锻炼。确定每次锻炼以消耗的能量为标准。运动强度的测定以脉搏为尺度,30岁者每分钟130次,40岁以上者每分钟1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