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张孝祥《鹧鸪天》赏析及背景介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6:22:05
昼得游嬉夜得眠。农桑欲遍楚山川。问看百姓知公否,余子纷纷定不然。思主眷,酌民言。与民称寿拜公前。只将心与天通处,合住人间五百年。

另外,其中的“公”是指自己还是别人?

周紫芝

[鹧鸪天]

一点残缸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赏析]
秋夜独坐,残灯欲灭,凉意满屋,听雨打梧桐,心境格外凄凉寂苦。回想当年拥香炉相对,听佳人调瑟奏乐,相与“同唱《鹧鸪词》”,舒畅欢乐。这一切又突出了眼前的孤独与愁苦。词以流畅平易的语言抒情,情真意切,委婉而扣人心弦。“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以如此平实恳切的叙述结尾,令人回味无穷。词人听歌要思念“泪垂”,听“风雨”声也要落泪,外界的所有景物牵动词人的恐怕都是同一种情绪。词人的深情,因此得以展现。
孙竞称周紫芝的竹坡词“清丽婉曲”。这首《鹧鸪天》可以安得上这个评语。词中以今昔对比、悲喜交杂、委婉曲折而又缠绵含蓄的手法写雨夜怀人的别情。上片首两句写室内一灯荧荧,灯油将尽而灯光转为暗红,虽说是乍凉天气未寒时,但那凄清的气氛已充溢在画屏帏幕之间。这里从词人的视觉转到身上的感觉,将夜深、灯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况渲染托出。

“梧桐”二句,写出词人的听觉,点出“三更秋雨”这个特定环境;此系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词意:“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词直接写雨声,间接写人,本词亦复如此。这秋夜无寐所感受到的别离之悲,以雨滴梧桐的音响来暗示,能使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感受更富感染力量。所谓“叶叶声声是别离”,与欧阳修的“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玉楼春》)异曲同工,都是借情感对声音的反应表达由此构成的心理影响。那“空阶滴到明”和“叶叶声声是别离”,同样都是为了更深入地刻绘出别离所带来的悲苦心情。

换头“调宝瑟”三句展开回忆,犹记当年两人相对而坐,伊人轻轻调弄弦索,自己则拨动着金猊炉中的香灰。两人低声唱起那首鹧鸪词,乐声悦耳,歌声赏心;这恐怕是聚首期间最难忘的一幕了。联系着这段美妙往事的纽带是这支鹧鸪词,仍然是音响,不过这是回忆中的歌声和乐曲声,并非现实中的秋雨声。下片回忆中的欢乐之音与上片离别后的凄凉雨声,构成昔欢今悲的鲜明对照,真是袅袅余音只能引起悠悠长恨了。

结末“如今”两句,是使词意转折而又深化的着力之笔。“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