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歌仔戏的简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1 12:41:25

歌仔戏是以流传于闽南的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京剧、闽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它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台湾岛,是我国三百六十多个戏曲剧种中唯一诞生于台湾的剧种。它流传于台湾、福建闽南和东南亚华人华裔聚居地。

  一部歌仔戏的历史,可以说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闽南的歌仔随着“唐山过台湾”传播台湾,经过数百年的孕育,终于创造出了“七字调”。“七字调”的产生标志着歌仔戏的诞生。

  歌仔戏很快就传到厦门,并迅速传遍闽南和东南亚。世纪初厦门在台湾师傅戴水保等的传授下成立了闽南最早的二个歌仔戏班“双珠凤”、“新女班”,随后台湾歌仔戏名班“玉兰社”,“霓生社”等来到厦门。闽南演出,引起轰动,台湾歌仔戏艺人赛月金、月中娥等留在了闽南。

  抗日战争时期,闽南的邵江海等民间艺人,融合歌仔戏和闽南歌仔创造了“杂碎调”,推动了歌仔戏新的艺术发展。

  1948 年厦门都马歌仔戏剧团赴台演出并从此长留台湾。都马班把“杂碎调”带到了台湾,受到台湾艺人和观众的热烈欢迎,把“杂碎调”称为“都马调”,从此,杂碎调和七字调一起成为歌仔戏两个最主要的唱腔,歌仔戏是两岸人民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宝贵艺术,它已经成为维系两岸人民的一条重要精神文化纽带。

歌仔戏的形成与闽南人民开发台湾及曲艺锦歌等民间伎艺的传入,有着很

密切的关系。歌仔戏的音乐曲调十分丰富,既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大

调〕和〔背思调〕,又有民谣诉说式的〔台湾杂念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

哭调。此外,它还吸收了台湾当地的民歌小调和部分戏曲音乐作为补充。生旦

净丑都用真嗓演唱。主要乐器有壳仔弦、大广弦、台湾笛和月琴等。它的表

演、角色、服装、脸谱和打击乐等方面基本上都取法于京剧。

歌仔戏的演出剧目,最初多为民间传说故事,如《山伯英台》、《陈三五

娘》等,后来大量搬用了京剧等剧种的传统剧目,增加了许多历史题材的剧

目。

歌仔戏是以流传于闽南的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京剧、闽剧等戏曲的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