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泥陶的知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0:23:35
关于泥陶的知识 `不要太深奥了 `只是想做个了解

莒南县大店镇薛家窑村的泥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至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从南宋开始逐步形成产业规模,至明、清达到鼎盛期,其泥陶制品在鲁南、苏北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日常生活用品,其制作工艺在山东境内广为流传,并被带到东北三省、新疆、内蒙古等地。

  一门手艺

  八年出徒

  在薛家窑村老泥陶艺人刘西余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泥陶制作的整个过程。

  刘西余今年63岁,14岁开始跟着祖辈学泥陶制作,做了一辈子泥陶。据刘西余介绍,薛家窑泥陶制作工艺可分为取土、制坯、烧制三道工序。

  刘西余说,薛家窑之所以成为泥陶产地,一是薛家窑人有高超独到的工艺,二是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土质。在薛家窑村西约三百亩地的范围内,有一种陶土层。据地质专家介绍,这个土层形成于第四纪,是红页岩经风化沉积而成,特别适合烧制器具。

  刘西余一边说,一边在自家制作泥陶的拉坯轮前坐了下来,向记者演示泥陶制作技艺。他说,制出来的陶器好不好看、中不中用,制坯是关键。只见刘西余坐在拉坯轮旁,把和好的泥放在拉坯轮上,随着旋转的木轮,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就在他手中形成了。

  刘西余说,产品的形状、大小、厚薄、高矮全在师傅的心中和手中,要想练成这种手艺,聪慧有悟性的年轻人需5年到8年方能出徒。

  据介绍,薛家窑泥陶的拉坯技术能做到一次拉坯成型60厘米高,在全国同行业中一般一次拉坯成型40厘米高就很不容易。2004年来自紫砂陶器产地宜兴的制壶高手,见到薛家窑的拉坯技术,惊叹不已。

  坯体做成后,再通过晾晒、烧制等过程,完整的泥陶制品就做成了。薛家窑初期只烧盘、碗、盆、罐、壶、缸以及建筑用的砖瓦,后来又发展烧制带有浮雕、透雕的高级艺术品。薛家窑泥陶曾发展到十几个大类、上百个品种。2000年,村里从事艺术陶制品的开发和研究的庄乾开曾获上海民间艺术博览会新人新作奖,其作品获临沂市首届民间工艺品展览二等奖。

  鼎盛时期

  数百师傅外地传艺

  据莒南县文化馆馆长吴光斗介绍,薛家窑的泥陶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里曾发掘出土大汶口时期的黑陶觚形杯,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