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友人幽居的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6:25:16
落花门外春将尽,飞絮庭前日欲高。
深院客来人未起,黄鹂枝上啄樱桃。

前两句“春将尽”与“日欲高”对比,表现出此“友人”的心情很好;
后两句通过人和鸟的状态,表现出此“友人”的脾气。

这样就可以看出作者要访的这个“友人”大概是隐居某极度偏僻处,而且很可能不是因为丢官降职之类普通原因,而是天性爱好,乐得其所,而且有着真正的江湖豪客才有的特征(对待“友人”的态度上,因为真正的朋友大多时候都很奇怪,比如你来了,他甚至看都不看你,更别说热情的招呼你,而这个“友人”根据居所环境以及作者身份,应该也是个文人,故有此一说)。

客人来了,人都懒的起来,而黄鹂更是如深山老谷中从未见过人一样,毫不惊怕,切合到题目的那个“幽”真是到了极致了。而前两句不仅点明了时间,更流露出快乐甚至有点兴奋的情感,可谓幽而不阴。但正是这样,可以看出此诗作者用自己的浮躁的理性操控了诗的走向和意境,并且带有明显的雕刻痕迹,因此此诗流于平淡且不说,更有不合实际之嫌。
  补充:

  访友人幽居二首
  落花门外春将尽,飞絮庭前日欲高。
  深院客来人未起,黄鹂枝上啄樱桃。
  莎深苔滑地无尘,竹冷花迟剩驻春。
  尽日弄琴谁共听,与君兼鹤是三人。

    雍陶,字国钧,成都人(约公元八四四年前后在世)。工于词赋。少贫,遭蜀中乱后,播越羁旅,有诗云:“贫当多病日,闲过少年时。”大和八年陈宽榜进士及第,一时名辈,咸伟其作。然恃才傲睨,薄于亲党。其舅云安刘钦之下第,归三峡,却寄陶诗云:“山近衡阳虽少雁,水连巴蜀岂无鱼“得诗颇愧赧,遂通向不绝。大中六年,授国子毛诗博士。与贾岛、殷尧藩、无可、徐凝、章孝标友善,以琴樽诗翰相娱,留长安中。大中末,出刺简州,时名益重,自比谢宣城、柳吴兴,国初诸人书奴耳。宾至,必佯佯挫辱。投贽者少得通。秀才冯道明,时称机捷,因罢举请谒,给阍者曰:“与太守有故。”陶倒屣,及见,呵责曰:“与足下素昧平生,何故之有“冯曰:“诵公诗文,室迩人远,何隔平生“吟陶诗数联,如“立当青草人先见,行近白莲鱼未知。”又“闭门客到常如病,满院花开未是贫。”又“江声秋入峡,雨色夜侵楼“等句。陶多其慕己,厚赠遣之。自负如此。后为雅州刺史,郭外有情尽桥,乃分衿祖别之所。因送客,陶怪之,遂于上立候馆,改名折柳桥,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