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罪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例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1:22:33
思想罪涉及的范围,会受到的刑罚,中国古代对于思想罪的定义

中国古代思想罪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文字狱,文字狱如何认定如下:

中学教材在提到清朝文字狱时,大都以《南山集》案为例,如高中中国古代史第27章第一节“文字狱”一目中写到:“《南山集》案就是清初一次较大的文字狱。……”。很少有人对此提出疑义。事实上,这一提法很值得商榷。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辞海》中对“文字狱”的解释:“反动统治者为了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往往故意从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叫文字狱。”这一定义虽概括得不够全面,但它提醒我们认定文字狱时必须注意一个标准即它是“冤狱”,否则则不是文字狱。我们再来看《南山集》案的情况,康熙时的戴名世,研究南明历史,不用清朝纪年,又居然认为清朝的正统宜从南明亡后的康熙朝开始,即不承认顺治时期的清朝,并著书立说,广为流传。这在当时是极为敏感的问题,任何专制统治者都不会宽容他。这样看来,戴犯的不是文字罪,至少是思想罪。他被处死,在清代从未有人为之鸣冤,反倒一致肯定康熙帝不事株连的宽大。可见,这种故意地、公开地触讳,并且触的是统治者讳莫如深的大讳而被系狱者,不能算是“冤狱”,也就不是文字狱。进一步讲,我们应该怎样认定文字狱呢?根据有关专家意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统治者为了某种目的而搞文字狱,兴狱本身不是目的;2、手段上是以文字为突破口,作者主观上多是无意;3、其性质一般都是冤狱,至少也是罪不当罚,甚至制造者也清楚这一点;4、因在文字作品中公开鼓吹推翻清政权而获罪者不可认定为文字狱。建议教材不妨以胡中藻诗狱案作为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典型事例:乾隆时帝为斩除鄂尔泰集团,决定拿其中坚人物胡中藻开刀,秘令军机处推敲胡中藻的诗集——《坚磨生诗钞》,从中望文生义、列出其种种罪行,最后将其处决。这是明显的文字狱。

在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环境里,除了皇帝以外的其他人,说话稍有不慎,就会掉脑袋!

你在大街上大声:“皇上,我*你妈妈。”然后你就废了……

偶对历史不感兴趣

腹诽罪

文学狱
比如秦始皇坑杀儒家学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