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压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3:34:56
开辩论会,我是反方,是说中学生有压力不好。
请具体说说,可以模拟正方和反方的辩论

很好的机会,好好把握
抓住原则,千万别被正方问题所难导
辩论学有一招就是别正面回答的别人的问题
或者引用,分散问题

多放松放松,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快乐就在你身边.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人们的工作节奏相应加快,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亦使人们的心理压力加重,随之而来的时间观念、工作效率和生活内容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容易使人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引起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心理应激反应具有两重特性:一是能使人学会通过多种因素的调节,产生较好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二是对应激不能适应,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导致心身疾病,贻害身心健康.

有位毕业于师范大学的中学女教师,5年连任高三班主任,工作一直很忙.由于她能歌善舞,有的单位便请她去指导排练节目,因而常常忙得她走路都要带小跑.近年来,她常感觉目晕不适,食欲下降,上腹部出现反复发作的疼痛,且明显消瘦,后来不得不去医院.经系统检查,她患了十二指肠溃疡。

某企业一位42岁的经理,工作尽心尽力,忙得不亦乐乎。由于一次恶性事故使得车间停产4个月,造成企业连续两年亏损.于是他消极悲观,怨天尤人,时常发脾气,随意训人.几个月他感到“没力气”,上楼举步沉重,体重逐渐下降.家人劝他就医,反道训斥:“我吃得比过去还多,何必大惊小怪?”一天下午,他竟突然昏倒在办公室、被急送医院.后确诊为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一精神病女患者,芳龄20,就医时神情异常、时哭时笑,还企图自杀.经了解,方知她高考因一分之差落榜,于是抑郁不乐,不安,加之她20岁生日将至,甚觉无颜见人、过度的沮丧焦虑使她的病情迅速加重,

类似的应激性疾病在临床上是经常遇到的。应激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在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控制调节下,通过下丘脑——植物性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相应器官和内分泌系统进行综合性、防御性的机体反应.人体对应激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如果为应激而失衡的机体内环境长期得不到恢复,或持续受到应激性刺激,则可能转为病理改变,进而导致心身疾病.

很多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绪变化而引起或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医学心理学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